1

陷阱:工资是职场最大的陷阱
实质:工资不是年薪不是月薪,而是时薪
朋友江海,原在国企上班,工作轻松,月薪 1 万左右。由于不甘平庸,去年辞职,跳槽到了一家房企,月薪从 1 万变成 2 万,他高兴得屁颠屁颠的。
可没高兴到三个月,他就有了一肚子抱怨:
「天天加班,没有周末,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以前一天工作 6 小时,现在一天工作 18 小时,后悔跳槽,我要疯了。」
很多人跟江海一样,找工作时只看重年薪月薪。其实这种想法早已过时,人力资源专家说:工资不是年薪不是月薪,而是时薪。
江海现在月薪是 2 万,每月上班 30 天,每天 18 小时,那时薪就是:37 元。
江海以前月薪是 1 万,每月上班 22 天,每天 6 小时,那时薪就是:76 元。
也就是说,他以前时薪是现在的两倍,这还不算高强度工作可能引发的病患。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一个薪资秘密:年薪和月薪都是相当有欺骗性的东西,其实你更该看重的是时薪。
你争分夺秒地计算工资,却很少计算空白时间,你拿到了高月薪和高年薪,但可能失去了休息和娱乐。
2
陷阱:第一份工作,不要在乎工资
实质:第一份工作会影响你一生的收入
每每一到大学生毕业季,很多专家就会跳出来说:「第一份工作,不要在乎工资。」
为什么呢?
专家们又苦口婆心地说:「钱当然是很重要的,但不应该是你考虑的第一位。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以后加薪的机会多的是。」
如果你听专家的话,那就亏大了。
薪酬网调查显示:「有 49% 的职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他们收到的第一份 offer。这种现象在 35 岁以下职场人士中尤为明显。」
薪酬网还做了个统计分析:「如果你懂得争取更高的起薪,那么在你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你将会比其他人多赚一百万。」
打个比方,你和我去同一家公司应聘,我努力争取,最后谈得的月薪是 5000 元。
你不敢争取,被动接受的月薪是 4000 元。
我工作能力一般,第二年涨薪 10%,月薪调整为 5500 元。
你工作能力强,第二年涨薪 15%,月薪调整为 4600 元。
看吧,我每月还是比你多拿 900 元。
如果我们能力差不多,都涨薪 15%,我工资是 5750 元,你是 4600 元,看吧,我们月薪差距拉大到了 1150 元。
这还不算跟着工资浮动的其他待遇。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个薪资秘密:职场上的第一次错误会让你受伤很长时间。
所以,入职一定不能草率,面试时要敢于谈工资谈待遇。
能付给你高薪的地方也说明:
公司实力强或盈利能力强;
岗位重要或者看重你;
行业好,有发展空间。

3
陷阱:找工作时过于看重薪水
实质:工资很重要,但平台更重要
星彻讲过他的一段求职经历。
2010 年,大学毕业时,好几家公司同时看上了他。但他选择了工资较低的腾讯,「相比薪水,我更看重腾讯这个平台。」
当时,同学们都觉得他傻,但他说:「我想到腾讯去学东西。」
同学们万万没想到,三年里,星彻工资涨了 5 倍。
2013 年,星彻又看上了微信,于是向公司申请转岗去微信。
面试官问:「你对薪水有什么要求?」
星彻说:「只要能去,降薪也行。」
公司同意了他的申请。
结果两年内,星彻工资又涨数倍,并拥有了价值 100 万的股票。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三个薪资秘密:收入 = 工资 + 可能性。
我们求职时虽然要看重薪水,但又不能过度看重薪水,我们要懂得一条真理:在职业发展初期,有个东西远比薪水更重要 ——那就是平台、平台、平台。
重要的东西说三遍。
行业大于平台,平台大于奋斗。
好的行业和平台,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4
陷阱: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
实质:不是有了回报才付出,是付出了才有回报
罗胖讲过他朋友的故事。这个在杂志社做编辑的朋友,向罗胖抱怨:「你知道吗?我现在练成了一招。」
罗胖问:「什么招?」
朋友说:「我编辑任何文章,只用三个组合键,就是复制、全选、剪切,多一个我都不用。」
罗胖问:「为什么这么做?」
朋友说:「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老板给钱太少,所以我就这么工作。」
罗胖问:「这样编出来的文章好吗?」
朋友说:「当然不好。」
罗胖问:「那你的水平这几年是进步还是下降了?」
朋友说:「下降得厉害。」
罗胖说:「那你何苦呢?」
朋友说:「我有什么办法?谁让他只给我这么点钱?」
结果他就此陷入死循环:因为老板给钱少,所以他做事情就凑合;他这么凑合,老板讨厌他,所以给的钱就更少,老板给的钱更少,他就更凑合。
终于某天,老板忍无可忍,一脚把他踢出了杂志社。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四个薪资秘密:不是有了回报才付出,是付出了才有回报。

很多人做事总是抱持这种态度:「你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
但凡抱着这种态度做事的人,最后只能得到一个结果 —— 干多少活儿给多少钱。总盘算着干 4000 元活儿的人,是永远拿不到 8000 元工资的。
查理·芒格有一句经典名言:「要想得到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先让自己配得上它。」
风物长宜放眼量,要学会延迟满足。
5
陷阱: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相应待遇
实质:努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以前我上班的单位,有一头「老黄牛」。
为什么大家叫他老黄牛呢?因为他特别努力特别勤快,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大家都很喜欢他。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都涨薪了,但他的薪水却一直按兵不动。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抱怨:
「我以前一直信奉一句话 ——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相应待遇。
现在发现根本不是这样,我已经很努力工作了,但为什么领导还是不满意。」
这时,我另一个同事跟他说了一句话:
「努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努力,是个人都会。关键是你的努力有没有价值。你天天就干些填填表、搬搬东西的活,随便找个人都可以做,你的工资怎么可能涨起来。」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五个薪资秘密:努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职场中,影响你发展的,不是干了多少无关紧要的工作,而是你在核心业务上有没有突破,没有功劳,苦劳就是「白劳」。
努力不值钱,努力用对了地方才值钱。
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6
陷阱:走上领导岗位就安全了
实质:安全性取决于你的不可替代性
2017 年有件事震动了 IT 界,那就是中兴工程师欧建新跳楼。
欧建新做梦都没想到,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自己,在公司担任研发主管的自己,「怎么突然就被公司抛弃了呢?」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现象:这几年大公司裁人,裁掉的很多都是这种人。
戴尔亚太区前销售总监张思宏说:
「很多人到了中年,处于企业中层一个普通管理岗,处境就会比较尴尬。他们已经无法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却是公司最昂贵的人事资产。
所以在行业下沉、公司业务收缩,或是发生重大变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当成包袱甩出去。」
我们很多人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刚进公司那几年,特努力特拼,所以很快晋升到了中层管理岗位。但从此就懈怠了下来,以为这个位置可以确保安全了。
但很多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最终都像欧建新一样被请出了单位。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六个薪资秘密:职场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是岗位,而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你的不可替代性越高,你在公司的安全性就越高。
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永远的学习力,让自己变得稀缺和不可替代。

7
陷阱:老板总会看见我的努力
实质:越大的公司,老板越看不见你的努力
「金老湿」在知乎上讲过一个教训:
以前他做新媒体的时候,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以为只要努力了老板就能看得见。
那时候,他喜欢做数据分析,经常把各种数据做成一张表,并分享给其他同事。
有一天,他部门一同事升职了,开会时,老板表扬这个同事:「你看,人家做事情多用心,这个数据分析做得太到位了」
金老湿一看这些数据分析图,气得差点喷血:「这不就是我做的数据分析吗,她竟然好意思拿去请赏邀功。」
气虽气,但金老湿就此醒悟了:「不要相信老板看得见你的努力,越大的公司老板越看不见你的努力,所以一定要把你的能力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