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里说:相剑者日:白所以为坚者,黄所以为韧者。黄白杂则坚且韧,良剑也。
这是一般的相剑者都能揣摩出来的:剑体泛白,是因为含锡,所以坚而脆:剑体泛黄,说明铜的纯度高,所以钝而韧。 好剑,一般都巧妙地把这两个特点集合到一起:剑脊发黄,使其不易折断,剑刃发白,使其坚硬锋利。
相剑者人人可参与,以品鉴宝剑优劣为谋生手段的,叫相剑师。 他们瞧不起相剑者——他们肚里那点儿货色,懂点儿冶炼常识的人,都知道。
他们对各地的名剑外观、性能,使用和流传情况如数家珍。如果让他们去铸一把剑,也许会要他们的命,但是如果让他们讲一讲铸剑经,那绝对是行家里的行家。 这些,还不算绝。 绝的,是他们能看出剑气。 相剑师们认为每一把剑,其实都有一个铁兵(剑)之神镇守,如果它的脾气恰好和这把剑的主人相投,那么,这把剑就会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随着剑器渐渐从战士们的手中消失,从文人们的腰间消失,相剑师这个职业,也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了。
在清江浦,能让人想起相剑师这个身份的,只有杨海林。
有盐商得一把古剑,拿给他看。
杨海林看了看剑鞘,赶紧闭门落窗。
净手焚香,仗剑出鞘。
剑身有厚厚的一层绿锈。
衔金铁之音,吐银锡之气,奇气通灵,有游出之神。
好剑呀。
是湛卢剑。
当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这把剑就从人们的视野中遁去,后来在楚国出现过一次,没想到多年之后,它竟出现在我的眼前。
缘份呀。
虽然有很厚的一层绿锈,可是杨海林仍然看得到剑身有白气缭绕,如龙似凤。
当初欧冶子铸这把剑时,赤堇山开裂,现出锡矿:若耶溪干涸,露出铜矿;雨神降雨,雷神鼓风,蛟龙捧炉,天帝装炭。
天人合一,所以才铸出这把利器。
哦,它能削断我手里这把铜锁吗?
盐商递上一个铜疙瘩。
能。
削掉铜锁,这把剑不会坏吧?
不会。
那就好,我想把它送给官场上一个用得着的人。
盐商把铜锁放好,双手握住剑柄,作势要往下砍。
你要干什么?
我要试试能不能劈了这把锁。
剑是有灵气的,你怎么能用砍骨头的姿势对待它呢?
杨海林有点儿心疼地说,你是在亵渎它呀!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