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秘书一台戏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三个秘书何尝不是一台戏”,是一台官场大戏。酸、甜、苦、辣,生、旦、净、末、丑,你全能在这儿找到。

  

  曲线求官

  

  赵伟大专毕业,在文化馆办公室工作,是个小秘书,能写点小文章,但他明白,自己这辈子在“文学”上也就这样了,不可能有啥大的作为。所以赵伟想当官,想了两年了,一直找不到“切入点”。认识的人都很书生气,都对当官提不起精神。赵伟一个人苦思冥想,快想疯了。

  赵伟的儿子在光华路小学上四年级。一次开家长会,赵伟意外得知宣传部李强部长的儿子在光华路小学上一年级。上学、放学都要李部长的爱人接送。李部长的爱人是市话剧团演员,要演出,要排练,常有不凑巧的时候。

  赵伟一下子开了窍。

  赵伟与李部长的爱人一个系统,点头熟。于是赵伟给儿子下了“死命令”──每天提前一刻钟去“李叔叔”家和“小李强”一块儿上学,放学后再送“小弟弟”回家,李叔叔家没人,就一块来咱家,爸爸给你们俩做最好吃的菜!末了,赵伟还给儿子许诺:只要你听话,爸爸每周都带你去吃肯德基!

  骄阳似火,朔风刺骨,寒暑易节,春去秋来,整整两年,儿子小学毕业了,赵伟也修成了正果。李部长夫妇感其诚,枕畔一合计,便遂了赵伟的愿,让他当了区文化馆的副馆长。

  

  墙头不倒草

  

  被称为秘书处“刀斧手”的小赵,写起文章来纵横捭阖,八面玲珑,正面写,他能把丑的写成一朵花;反面写,他会把美的弄成一堆谁见谁躲的臭狗屎,人送雅号“总有得写”。

  前年,新县委书记赵见光走马上任,还没干满两个月,小赵一篇万余字的《焦裕禄式的好县委书记》不但上了市报还上了省里的一些报刊,让赵书记着实露了一把脸。

  两年后,赵见光书记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这边刚宣判,那边小赵又一篇万余字的《骄横跋扈:县委书记市这样沦为贪污犯的》纪实文章便发到了省内外几十家报刊上。

  众秘书笑小赵是“墙头草”。

  小赵曰:“墙头草,随风倒,东南西北望领导,领导哪刮咱哪倒。”小赵又问:“仅我是墙头草?君岂不是?!”众秘书黯然无语。后,人皆尊其“墙头不倒草”。

  

  综合评价

  

  李书记生病住院,抽空对秘书小刘进行了一番“综合评价”:

  一、有次处理群众上访,差点被群众围攻,是小刘第一个挺身而出,冒着危险用身体保护了自己;

  二、去年市纪委来人调查自己,幸亏小刘主动承担了责任,要不然麻烦就大了。

  三、三个子女出国,全是小刘一手策划、解决的,没要自己费一点心┄┄

  四、逢年过节,小刘一次也没落下,总是第一个到自己家报到。

  想到这,李书记决定给小刘安排个好点的位子。以上述事实为依据,李书记在心里列好了在常委会上对秘书小刘的评价要点,依次为:

  一、敢为人先;二、勇于负责;三、能力较强;四、以礼待人。

  

  领导的讲话

  

  小刘大学毕业后,磕破了头,烧断了香,迂回曲折,辗转反侧,托亲戚的朋友、朋友的亲戚的关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分来我们单位,一开始干的是办公室文秘,虽是小科员,但也有点小实权。

  某日,办公室主任交待小刘为领导写一篇讲话稿。小刘回家后苦思冥想,憋了整整一天一夜,“拉”出来一篇万余字的长稿。主任看后,将稿一掷数米远,斥之日:“你看你写的这是啥东西?领导讲话是这样讲的吗?!”

  小刘拿着稿子去找“一支笔”老钱,小刘不解地问:“领导的讲话是怎么讲的?!”

  老钱笑谓之:“写领导的讲话,你要把握好一个基本原则,即实话少说,虚话多讲,级别越高的领导讲话越应该如此!像你这些直抒胸臆,抒情言志的话,绝对是官场大忌,万万不可讲!”

  

  肯定升了

  

  小赵大李同一年大学毕业,一块分到市委大院,小赵在市经委当秘书,大李在市经贸委当秘书,大李长小赵两岁,小赵一直都挺尊重大李,开口不是李老师就是喊李哥。日前市委大院内人事变动频繁,相关人员正分别谈话。下班时,小赵见到大李,非常自然地上前拍了拍大李的肩膀,李秘书:“最近忙吗?有空到我那去坐坐!”

  此情此景令大李一愣,遂悟:小赵这次肯定是升了——否则他不会来拍自己的肩膀,更不会喊自己“李秘书”。后,果然应验。

  

  太不成熟了

  

  小赵来县委任秘书三年了,是县里一致公认的笔杆子,更让其他秘书暗自羡慕的是,小赵还是一位诗人,写的诗已发到人民文学、星星诗刊等国家级刊物上了。这不得不让人高看小赵两眼。

  春节过罢,万象更新。县里讨论人事。常委会上该议的人事都议了,有位领导提了个建议:“小赵来了也有三年了,工作有目共睹,是不是也该解决个‘副科’了┄┄”

  众领导一时默默无语。终于,“一把手”发话:“我看啊,小赵同志还应锻炼锻炼,我觉得他还不够成熟。”

  几天后,“二把手”和“一把手”闲聊。兴之所致,“二把手”随口问“一把手”道:“那天我本想同意小赵提‘副科’的,没想到您说他不成熟,不知道您指他哪一点?”

  “一把手”一愣,从沙发里抬出身子,问道:“怎么,小赵是你的人?”

  “二把手”忙回答:“不是不是,随便一问。”

  “一把手”哦了一声,重又陷回沙发里:“你看他那头,小分头,三七开,流里流气,像个什么样子?!”

  

  得不偿失

  

   秘书处小赵,因常在星星诗刊上发表诗作,故人送雅号“赵诗仙”,九九年名牌大学毕业分来局里,转眼“秘”龄已逾十一载,同年来机关者,皆得以升迁重用,唯小赵,原地踏步。

  夫人枕畔日日聒躁,小赵苦不堪言。某日与部门领导陪客人同饮,借酒劲,斗胆相问:“为何独我不得升?”

  部门领导面露微笑,颇显真诚,“这正是我们爱护你的所在啊!不信你仔细观察观察,凡舞文弄墨小有成就者,有几人擢升后能保持此雅好的?!一旦升迁,公务繁忙,俗事缠身,雅好顿失,实得不偿失矣!”

   小赵闻言,思忖再三,自此不思升迁。

  

  以退为进

  

  机关办公室摇笔杆子的小秘书赵旺才,长得精瘦高挑,戴黑框眼镜,因为能喝酒,去年被领导“慧眼识珠”从总务科“招”进办公室,酒场上有“赵斤半”之美誉。

  因办公室地位特殊,加之小赵确实善饮,故每每局长有应酬,小赵定在陪饮之列。近来,临近年关,应酬增多,除“晚饮”外,“午饮”次数也日益频繁。每次“午饮”归来,大伙都奇怪地发现,小赵陪局长走进机关办公大楼后,都借上厕所之名,拐进一楼洗手间,约摸十分钟后,方从容回三楼办公室。

  有“铁杆”之同僚,暗里请教此招有何说法?

  小赵答:“吃喝之事本不宜张扬,尤其陪局长吃喝,咱一个小小摇笔杆子的跟得太紧,也不相衬,祸矣福所依,谁能知道几年后的事呢!所以暂退一步,也是另一种前进嘛……”

   同僚闻之,叹服其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