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走街串巷的民间说書艺人哪里去了?原来都到了网络论坛灌水煮英雄去了。赫连勃勃大王、当年明月、曹昇等人皆靠网络走红,他们的書无一例外地畅销,成为当下通俗历史读物的重要流派。
说他们是民间说書人,并没有贬低的意思。说他们民间,是区别于学院派的历史学家;说他们是说書人,是因为他们的書写,注重渲染,设置悬念,插科打诨,抖包袱……十八般武艺一起上阵,令读者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他们就像明末清初说書人柳敬亭(柳麻子),收音机时代说评書的刘兰芳。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历史小说作家,将民间说書人的技艺搬到论坛上,那里也是口水、板砖、喝彩声此起彼伏之地。
曹昇在《流血的仕途》之后聚焦光武帝刘秀,引领读者走了一遍刘秀通往帝王的人生道路。在《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一書封底,曹昇以刘秀的口吻说:“和秦始皇相比,我不折腾;和刘邦相比,我不流氓;和王莽相比,我不拍脑袋;和李世民相比,我热爱我的兄弟;和赵匡胤相比,我统。一了中国;和朱元璋相比,我不杀功臣,我是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
这样的脱口秀,的确能吸引无暇读正史的人们。这样对刘秀含情脉脉地描述,似乎使他一跃成为千古完美的帝王。事实上,刘秀的秀不是作秀,是通向帝王之路的红与黑。红是嗜血的皇冠,黑是残酷的镇压。
《嗜血的皇冠》截取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天下大乱之际,波澜起伏的历史舞台,的确具有戏剧效果,历史之诡异,戏剧之张力,在此書中汇聚。那些为夺取政权粉墨登台的割据诸侯、起义军领袖、朝廷将领,逐鹿中原。从顽固而可笑开历史倒车的王莽实施改革,到南阳豪强刘秀兄弟响应绿林军起兵,是《嗜血的皇冠》中全景展现的内容,而昆阳之战则是该書的高潮。
昆阳之战,刘秀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展露无遗。昆阳大捷也让刘秀邓奉两位年轻人成为王莽新朝的掘墓人。一将功成万骨枯,刘秀在暴雨过后望着战场上的百里伏尸,心头涌起的是胜利者的悲凉。通向皇冠的道路是曲折的,不论哪一条都是血流成河的。
曹昇是穿越时空的書写者,与历史人物对话,将细腻的笔触涉及到刘秀的内心。刘秀想起“刘秀当为天子”的大谶,经历了生死之变、扭转战局的昆阳之战,面对凄惨的战场,他顿悟了:天子其实意味着责任,赐苍生以安宁,为万世开太平,让天下远离灾荒和纷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
刘秀的所思所想,显然是曹舁赋予的,一个现代人解读历史的人文关怀。一个意在夺取政权的地主武装者,在天下大乱的棋局中,经过浴血奋战能否有这样的思想与觉悟,是不是对历史人物的拔高,暂且不论。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累加了后人的认识。而后人对历史的观察、描述和评价,也带有后人所处的时代印记。
曹昇写历史,笔墨纵横开阖,看得出史料大抵是确凿的,但在解读手法上完全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書中充斥着大量的小说笔法。曹昇文学上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信手拈来的段落,可以看到好多文学名著的影子。
“于是,时光席卷着我们,无可挽回地开始倒流。逆流而上的岁月之舟,不停倒退,进入过去,最终停泊在西汉平帝元始三年。这是一个初秋的清晨,地点为南阳郡蔡阳县春陵乡。一切已然发生,我们来此见证。”不拘一格,叙说历史,获得了打破时间障碍的情感共鸣。
那些走街串巷的民间说書艺人哪里去了?原来都到了网络论坛灌水煮英雄去了。赫连勃勃大王、当年明月、曹昇等人皆靠网络走红,他们的書无一例外地畅销,成为当下通俗历史读物的重要流派。
说他们是民间说書人,并没有贬低的意思。说他们民间,是区别于学院派的历史学家;说他们是说書人,是因为他们的書写,注重渲染,设置悬念,插科打诨,抖包袱……十八般武艺一起上阵,令读者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他们就像明末清初说書人柳敬亭(柳麻子),收音机时代说评書的刘兰芳。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历史小说作家,将民间说書人的技艺搬到论坛上,那里也是口水、板砖、喝彩声此起彼伏之地。
曹昇在《流血的仕途》之后聚焦光武帝刘秀,引领读者走了一遍刘秀通往帝王的人生道路。在《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一書封底,曹昇以刘秀的口吻说:“和秦始皇相比,我不折腾;和刘邦相比,我不流氓;和王莽相比,我不拍脑袋;和李世民相比,我热爱我的兄弟;和赵匡胤相比,我统。一了中国;和朱元璋相比,我不杀功臣,我是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
这样的脱口秀,的确能吸引无暇读正史的人们。这样对刘秀含情脉脉地描述,似乎使他一跃成为千古完美的帝王。事实上,刘秀的秀不是作秀,是通向帝王之路的红与黑。红是嗜血的皇冠,黑是残酷的镇压。
《嗜血的皇冠》截取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天下大乱之际,波澜起伏的历史舞台,的确具有戏剧效果,历史之诡异,戏剧之张力,在此書中汇聚。那些为夺取政权粉墨登台的割据诸侯、起义军领袖、朝廷将领,逐鹿中原。从顽固而可笑开历史倒车的王莽实施改革,到南阳豪强刘秀兄弟响应绿林军起兵,是《嗜血的皇冠》中全景展现的内容,而昆阳之战则是该書的高潮。
昆阳之战,刘秀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展露无遗。昆阳大捷也让刘秀邓奉两位年轻人成为王莽新朝的掘墓人。一将功成万骨枯,刘秀在暴雨过后望着战场上的百里伏尸,心头涌起的是胜利者的悲凉。通向皇冠的道路是曲折的,不论哪一条都是血流成河的。
曹昇是穿越时空的書写者,与历史人物对话,将细腻的笔触涉及到刘秀的内心。刘秀想起“刘秀当为天子”的大谶,经历了生死之变、扭转战局的昆阳之战,面对凄惨的战场,他顿悟了:天子其实意味着责任,赐苍生以安宁,为万世开太平,让天下远离灾荒和纷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
刘秀的所思所想,显然是曹舁赋予的,一个现代人解读历史的人文关怀。一个意在夺取政权的地主武装者,在天下大乱的棋局中,经过浴血奋战能否有这样的思想与觉悟,是不是对历史人物的拔高,暂且不论。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累加了后人的认识。而后人对历史的观察、描述和评价,也带有后人所处的时代印记。
曹昇写历史,笔墨纵横开阖,看得出史料大抵是确凿的,但在解读手法上完全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書中充斥着大量的小说笔法。曹昇文学上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信手拈来的段落,可以看到好多文学名著的影子。
“于是,时光席卷着我们,无可挽回地开始倒流。逆流而上的岁月之舟,不停倒退,进入过去,最终停泊在西汉平帝元始三年。这是一个初秋的清晨,地点为南阳郡蔡阳县春陵乡。一切已然发生,我们来此见证。”不拘一格,叙说历史,获得了打破时间障碍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