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那么,这句话里那个“不可貌相”的人是谁呢?
其实,这个人复姓澹台,名灭明,澹台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人。他天生异相,面貌丑陋,所以,当他去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虽然为了信守自己“有教无类”的理念没有拒绝,却总对他爱答不理。澹台灭明对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态度颇为失望,毅然决然离开孔子,开始了漫长刻苦的自学历程。
以貌取人的孔子没把澹台灭明当回事儿,但是他非常喜爱的弟子子游却对澹台灭明颇为欣赏。子游从武城宰任上回到曲阜看望孔子时,孔子问他:“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借机赞美了澹台灭明的高尚品格:“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用现代话说,就是“做事从不投机取巧走捷径,没有公事从来不到我屋里来。”但固执的孔子依然不为所动。
澹台灭明自学成才后,独辟蹊径,南下吴楚游历讲学,积极传播儒家学说。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澹台灭明在江南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名气也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幡然悔悟: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张志军摘自《科教新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