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的肉羹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铁锅。
  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
  他边解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摊子的肉羹非常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
  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是件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口铁锅,还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
  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晕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还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虽然他一路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
  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添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添了半碗。
  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饱含着爱,甚至还有余温的肉羹。
  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
  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确实好吃。”
  爸爸说:“就是好吃,我才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
  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盈整个灶间。
  那一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三十几年过去,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林清玄散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林清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