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78年,童年是在县城郊区度过的,那里是妈妈上班的工厂家属区。我小时候很调皮,调皮到什么程度?调皮到差点丢了小命。那一年我大概五六岁,夏天的中午很热,大人们都在家午睡。我不喜欢午睡,就约几个玩伴在家门口玩,玩着玩着忽然想到不远处的湖边有垂柳,可以拿柳枝来编解放军叔叔戴的那种伪装用的草帽。在我的号召下,大家都去湖边摘柳枝编草帽。夏天的垂柳枝条很粗,不容易弄断,我那时候个子小,要想弄到很长的垂柳就得爬上树去折,其他孩子都不敢,因为那柳树就长在湖边,弄不好就掉湖里了。我胆子大,二话不说爬上了树,当然啦,柳条没摘到,人却毫无悬念地掉湖里了。我不会游泳啊,就在水里瞎扑腾,那些玩伴一见,吓得跑掉一大半,我一张嘴就是一口水,根本没力气喊救命……这时候,有个在湖边洗衣服的叔叔赶紧跑来把我拉上岸。现在想来,真要感谢那叔叔家里没有洗衣机,要是他用洗衣机洗衣服,没来湖边,我就死定了。
经过了这件事,我吓得躲在家里好几天不敢出门。可是老呆在家里也无聊啊,妈妈从厂办图书室给我拿来了很多画报、儿童杂志,翻看着那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不着急了,从此喜欢上了阅读。像被驯服的野马那样,我从一个捣蛋鬼变成了乖孩子,这都要拜缪斯女神的魔力所赐。
上学之后,我一直保持着订阅课外书的习惯,有些字不认识就问老师,问父母,查字典,所以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课外阅读让我获得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小学三年级时我告诉全班同学,吸血的蚊子是公蚊子,母蚊子不吸血,结果被大家笑话了一通,大家说蚊子就是蚊子呗,吸血还分公母吗?后来老师通过查阅资料,证实我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知识来自于叶永烈的科幻小说集《丢了鼻子以后》其中一篇小说《蚊子的启示》。
阅读量的增大,让我的脑袋里产生了很多的想法。我慢慢意识到,写作文就应该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表达感受。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题《一件有意义的事》,同学们几乎都条件反射地使出吃奶的劲儿杜撰假大空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故事。我没有那么写,我觉得“有意义”的意义应该是自己付出了努力,并短时间内难以忘怀的。于是我写了自己多次失败仍锲而不舍,制作橡筋动力航模,最终试飞成功的经历,那绝对是真实的记录,这别具一格的选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让我信心大增。
从此,“创新”一直是我写作文,乃至今后写作文学作品最核心的理念。我之所以停不下手中的笔,就因为我渴望不断地创新,一直到我现在创作侦探小说。比如设计大侦探形象的重要角色,大侦探可以很自负很有个性,也可以几个月不洗澡那么邋遢,但一定要有正义感,有幽默感,有博学的知识,有一双连飞过眼前的苍蝇是公是母都能分得清的犀利眼睛,当然再配上一双顺风耳、一只灵敏的“狗鼻子”那就更厉害了。侦探小说最大的故事就是解谜。作为作者的你要做的不仅有“解谜”,还有“设局”。 你得想好了凶手怎么设计圈套让受害人钻,而大侦探又设计了什么圈套让凶手钻(最后当然是正义必胜)。这样设置了多个“局”,你的小说就有了丰富的内容。注意,不要让读者一下子看穿你设的局,否则就太简单了,失去了思考的乐趣。
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那次落水事故,如果妈妈没有培养我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不是因为“创新”而喜欢上写作,那么我会成为作家吗?我还会是今天的我吗?
一切都是未知数。
谢鑫,男,安徽霍山人。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原创少年侦探小说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以来,在全国百余家刊物发表作品700万字,出版图书40余本。《洛克王国魔法侦探》系列荣获桂冠童书评选2011年度“文学童书”大奖。代表作:“你们谁敢惹我”系列,“课外侦探组”系列、“乔冬冬奇趣幻想”系列、“侦探BOY杜奇”系列、“洛克王国魔法侦探”系列。
(作者:谢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