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睡”字,不作“睡觉”讲。《说文》释曰:“睡,坐寐。”就是坐着打瞌睡。“目”从上向下才是“垂”,躺着就不是“睡”了。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此处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睡大觉,不仅语法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战国策·秦策》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睡的“睡”也是打瞌睡,不然就讲不通。
“睡”是“坐寐”,那么古代表示“睡觉”的字又有哪些呢?
《说文》又说:“寐,卧也。”“寝,卧也。”说明“寐”和“寝”都是“睡觉”的意思。《诗·卫风·氓》中的“夙兴夜寐”至今仍在使用。至于“寝”字,古籍上也是数不胜数。《论语·公冶长》中的“宰予昼寝”,《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语,寝不言”等,“寝”字都是“睡觉”的意思。包括我们现在说的“寝室”也是源于此。
除此以外,古代指“睡觉”的词还有“眠”“卧”等等。《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论衡·订鬼》说:“暮卧则梦闻。”文中的“眠”和“卧”都是作“睡觉”讲。
“睡”字从“打盹”转化为“睡觉”,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到了唐朝,“睡觉”已开始普遍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有诗为证:“自经战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白居易《长恨歌》也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之句。“睡觉”“睡眠”的出现,并没有让“寐”“寝”“眠”“卧”等字消失,相反,它们还联起手来,共同丰富了“睡觉”的词库,为汉语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佚名)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