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原是两扇门 文/王冠 “八字没一撇”这句俗语是说“八”字连第一笔撇画都没有写,以此来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不可指望。其实,“八”字最早是用来指代两扇门的, 朱熹在《与刘子澄书》一文中说:“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段文字是说: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敞开,可是人们并没领会到,不但 不进门,反而朝外走。这句话的目的是要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流露出朱熹对那些不识圣贤之门的人的惋惜与无奈。“八”字形似开着的两扇门,在这里喻指“门”,无疑是很形象的。 “八字没一撇”即是没有门。我们常说的“没门儿”,意思是不可能;“没门路可走”,意思是没办法,二者都源于此。 与世上的其他事情一样,文字语言也是发展变化的,“八字没一撇”原指没门儿,现在演变成了没眉目、没头绪、没关联的代名词。
(作者:)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