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刻骨铭心的撒谎

人不是生来就会撒谎。先承认,我曾无数次撒谎,但是有3次最刻骨铭心。
  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我们走在上学路上,远远地,看见柏油路上有一团白。我眼尖手快,走近后看清是纱巾,便捡了起来。纱巾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它在几个同学手里传过后,重新传回我的手中。到了学校,我亲手交给老师,然后作为拾金不昧者而受到表扬。
  可当我走进家门,却发现母亲表情严肃地坐在家中:“纱巾谁捡的?”
  “我捡的。”
  “当时有别人吗?”
  “有。”
  “几个人?”
  “三个。”
  “那怎么说是你捡的”
  “我先看见的。”
  “你撒谎!”我只记得母亲吼完,便手执笤帚,劈头盖脸地朝我打起来。
  我家兄妹四人,我最小,父亲长年出门在外,教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母亲认为打为上策,意思是伤其筋骨以触之灵魂。
  直到笤帚被打散了,母亲才歇手。“为什么撒谎?为什么说是自己捡的?说!”
  “我觉得就是我捡的。”
  “你觉得,别人都看不见,就你能看见,是吧?撒谎是品质问题,从小品质不好,长大就得蹲监狱,你知道吗?”
  “知道。”
  “知道为什么还撒谎?”
  “我没撒谎。”于是,第二轮痛打开始了。晚上,后背火辣辣的,我只得趴着睡觉,第二天我记得还发了高烧。
  母亲学问不高,但她以一种朴素的判断来决定对孩子的要求标准,甚至不惜用强硬手段制止孩子们有损高尚品质的行径。
  转眼间升入初中,我特别着迷电影,所以有了第二次撒谎。那天下午放学后。部队的地下车库正在联映老电影。我和同学进去一连看了两部,早已忘了时间。当开始放映第三部时,我赶紧挤出人群,边走边想如何解释自己晚回家。可是借口或者说谎言并不好编,母亲又给了我一次痛打。
  我知道,母亲的初衷和结果都是好的。
  高考前夕,我又一次因电影而撒谎。电影院即将上映新片《基督山恩仇记》,我和班上几位同学相约逃课去看电影。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几天以后的一个下午,班主任李秉国把我叫出教室,手里拿了张电影票:“你去看电影吧,新片《基督山恩仇记》。”“可还得上课呢!”“没关系。下午的历史课晚上回来我给你补。”
  我拿着电影票茫然地在校外转了两圈。决定回去上课并承认错误。李老师说:
  “人的一辈子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参加高考。”
  很多年后,我和李老师说起这事,他说:“有这回事吗?我怎么不记得。”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手动车
  
  老妈说楼上的邻居买了辆车,我问:“自动的还是手动的?”
  老妈思考了片刻:“可能是手动的吧,前面有个方向盘。”
  
  弯月如眉摘自《阅读与鉴赏》
(作者:崔永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