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五分纸币背后的真情

一生只为对心的承诺。
  
  1961年,生产队的食堂因没有粮食停办了。刚满6岁被饥饿折磨得腹痛的舅舅找了很久才找到一株苦菜。外婆把那株苦菜洗净了,放到锅里煮。这时,屋外传来“扑通”一声响,有人在外面大叫:“小刚!小刚你怎么啦?”
  外婆赶紧跑出去,只见一个小男孩倒在地上。旁边的中年男人看着外婆,哽咽着说:“大嫂,救救我的孩子吧!他饿了……”外婆赶紧把那碗苦菜汤端给男孩。
  当中年男人千恩万谢领着小男孩离去的时候。外婆才发现,饭桌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张小纸条,还有一张五分纸币。外婆懊恼地说:“怎么能要人家钱呢?赶明儿一定要还给人家。”直到外公回家,外婆依然在念叨。外公看完纸条告诉外婆说,那父子俩是从上海来投奔乡下亲戚的,没想到他家亲戚早饿死了,他们只好打道回府。纸条上还留了中年男人的名字:陈大军。
  那年的春天真难熬,而救济粮也迟迟没有发下来。小孩们经不起饥饿,开始全身浮肿。外公让外婆把那五分钱拿出来,先给孩子买点吃的。外婆不肯,说那五分钱是要还给上海人陈大军的。正僵持着,舅老爷他们村子发下了救济粮,给外婆家送了点过来。外公满心愧疚地把五分钱还给外婆,说:“以后。我再也不打这五分钱的主意了。”
  此后的40多年里,外婆一直在寻找陈大军,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失望。2008年深秋,外婆卧病在床。她见我来了,就从枕头下摸出一张纸币,说:“虹妹子,这五分钱,你一定要替我把它还给陈大军。”我哽咽着说:“好。我今天就到互联网上发布人肉搜索的消息,看能不能找到陈大军。外婆您等着啊!”
  三天后,当我带着那个和舅舅年纪相仿的上海男人走进外婆的病房时,外婆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仔细打量着这个叫“陈小刚”的男人问:“你爸爸陈大军,现在还好吧?”
  男人不停地点头,说:“大婶,当初多亏了您的苦菜汤救了我一条命啊!这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感谢您呢!我爸也很好,身体硬朗着呢,就是年纪大了,不能来看您啦!”
  外婆颤抖着双手,从枕头底下摸出那张珍藏了47年的五分纸币,郑重地把它交到陈小刚手里:“你爸还好,这回我可放心了。”
  第二天,外婆像是完成了人生中一个大任务,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子规摘自《博爱》
  
  量词
  
  老师:“有不少名词同时又是量词。有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
  小明:“比如‘屁股’这个词,它是名词。可是我爸爸做生意老亏本,欠了一‘屁股’的债,在这里,它就成了量词。”
(作者:喻 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