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鹰”号上的见闻

  据说,航空母舰已不仅仅是一种战争利器,更是综合国力的一种象征。航母究竟啥样?我一直希望有机会看看。2004年3月6日,机会真的来了。当时,美国“小鹰”号航母编队抵达香港进行后勤补给,我作为唯一被美国驻香港领事馆邀请的中国内地媒体记者,与其他二十多家香港媒体及西方驻港媒体的六十多名记者,一同登上小鹰号参观采访。

  

  上舰即被“看管”

  

  兴趣和职业病让我在接到邀请后,即对小鹰号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对其资料倒背如流:小鹰号航母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1961年4月服役,它的飞行甲板长326米、宽约76米,足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能搭载七十多架各种舰载飞机,排水量八万多吨。这些数据有些枯燥,于是我又想:“航母咱之前是没有见过,但是驱逐舰见过,航母大小相当于十个八千吨级的驱逐舰。”

  小鹰号此次抛锚在香港青衣岛对面的海域。2004年3月6日早上9点,我们准时到达湾仔的分域码头集合,这里已经被美国国防部租借,专门用于美军军舰来往香港时的后勤补给。码头附近有一栋由蓝色围墙围起来的小楼,那是美军的办公处。

  在入口处,美国驻港领事馆的官员给每位记者的胸前贴上印有各自新闻机构名称的白条,并再三嘱咐,一定不要撕掉,这是你们的登舰通行证。接下来,是严格的行李安检。

  10点,记者们乘坐美方提供的小型客轮驶向小鹰号。半小时后,我们的客轮抵近这个漂浮的超级钢铁城堡。不知道是不是香港绚丽海景的衬托,我第一眼见到这个“海上霸王”时,并没有感觉到它的霸气和硝烟味。美方特意安排客轮围着小鹰号绕了三圈,以便记者们从不同角度观看和拍照。我看着身着休闲装的美国大兵一批批乘游轮离舰驶向码头,满脸都是急于上岸游玩、购物的笑容,对航母神秘、敬畏的感觉顿时荡然无存。

  小鹰号航母从底层到甲板顶部共有11层,约有18层楼高,总计有2400个仓室。我们登上爬梯,直接从9层~10层进入航母,这里是存放战机和维修战机的机库。机库很大,能同时对十几架飞机进行修理。在不远处,有巨大的升降台,甲板上的战机就靠它进出机库。此时,记者们被严格要求按照绳索拦起来的通道进行移动和参观。我发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边都会有美国值班军人警惕的眼神,这与先前离舰美国大兵的笑脸形成了鲜明反差。

  上了飞行甲板,我感受不到一点晃动,像在平地上一般。我特意使出浑身劲儿跳了跳,又跺了跺脚,还是纹丝不动。它太大了,太稳了。随后,记者们被召集在指挥塔台前不足200平方米的空地上,美方在这儿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我观察了一下,四周仍是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美国士兵,他们腰挎手枪,全副武装。香港媒体同行打趣地说:“按照美国人的心理,这里是美国领土,所以来到舰上我们是要被看管起来的。”

  站在航母甲板上,除了跑道是黑色的,映入眼帘的就只有灰色了:灰色的指挥塔台、灰色的舰体和灰色的战机。美军武器装备的保养水平,一向被各国媒体称赞。然而身临其舰,才感觉小鹰号比我想象中要老二十岁。海水和海风的侵蚀,使甲板上密密麻麻的战机显得陈旧,不少飞机的外表油漆剥落,露出锈痕。

  

  与“万国兵”聊天

  

  此次登舰活动,美军的态度是:该看的都给看,不该看的一个也不给看。

  在所有战机中,最打眼的是孤独停放在甲板一角的一架E-2C“鹰眼”预警机。而一队曾参加过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则整齐地排列在甲板前部。我径直走上前,试图对“大黄蜂”近距离观察。一名身穿迷彩作战服的海军陆战队士兵立即挡住我:“先生,前面禁止通行。”我从他冷峻的眼神中感觉到没得商量。

  甲板上,还有一栋7层的岛式建筑,航母的精髓———指挥飞机联合作战的中央指挥室,就“藏”在岛式建筑里。一同“藏”在里面的还有消防、通信、雷达部门和航母战斗群的司令部。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座海上医院、四个百货商店、一个邮局等。面对记者们再三提出参观岛式建筑的申请,美方统统拒绝。即使记者们强调,只参观医院、商店等“民生设施”,也遭到拒绝。

  在甲板上,很多亚裔士兵的面孔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跟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女兵聊了起来,她原籍香港,随父母定居美国,在小鹰号服役已有两年时间。据她介绍,小鹰号上女性大约占到总人数的8%。而原籍广东的叶先生和黄先生已经服役三年,他们都是随父母在美国生活,高中毕业后参加美国海军,现在是指示战机起降的通讯兵。

  我了解到,小鹰号上可谓有“万国兵”,亚洲的、非洲的、欧洲的……他们必须是已经具有美国国籍或持有美国绿卡,才有资格入伍。这其中有近二十人是华裔军人,全部从事勤务工作。有意思的是,小鹰号上竟然还有伊拉克裔士兵,不知道伊拉克战争时,他们随着小鹰号参战,是什么样的心情。

  日常工作、生活在小鹰号上的有四千多人,其中还有如此众多的各国“移民兵”,怎样才能协同作战?这是对人员管理“软实力”的考验。小鹰号的法宝是:制定了细之更细的管理条例,上至舰长下到水手,工作中所涉及的全部事项,都表格化。对照这张表格,该做的一定做好,不该管的一概不管。

  下午结束小鹰号之行时,美国驻香港领事馆官员告诉我,由于已服役四十多年,加上美国未来要用核动力航母完全替代常规动力航母,所以小鹰号的香港之行屈指可数了。2009年5月,昔日威风凛凛的小鹰号退役封存,静静停放在华盛顿州布里梅顿海军船坞。航母再大再强,不也就是条船嘛!(摘自《环球人物》)

  编辑陈陟czmochou@163.com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