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首富:9000元缔造一个品牌

  9000元创建服饰品牌

  

  把连续多年蝉联胡润服装富豪榜首富的周成建的经历比作神话,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在创业过程中时常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措,并最终成功。

  周成建出生在浙江省青田县,初中毕业后,他当起了裁缝学徒,很快便凭着勤勉聪慧掌握了做服装的核心要领。30岁那年,他用9000元本钱在温州开办了服装厂,并在妙果服装批发市场开了家服装店,开始自产自销。

  为了打开销路,周成建运作过几次抢眼的营销:花巨款在温州的五马路铺满红地毯;挂出一件世界上最大的风衣,招来了当时央视《东方之子》栏目的专访;买断温州的五辆双层大客车的车身广告权等等。这些动作为周成建刚刚创建的美特斯·邦威品牌吸引来了众多眼球,但却让他坐卧不宁:品牌创建之初可以这么做,但后面就得拼创意、拼实力、拼品牌的文化内涵了……

  按照周成建的估算,要想成功运营一个品牌,需要投资一笔巨款。显然,在发展迅猛的休闲服装市场,周成建当时极为有限的资本成了扩张的最大障碍。几经考虑后,喜欢打太极拳的周成建想到了一个主意:太极拳的精髓是借力打力,自己在服装市场的发展能否也用这一招?

  这年春季,周成建抛下公司如火如荼的生意,带着管理层到全国各个服装基地进行考察。经过考察,周成建发现了一个秘密:国内有许多服装生产企业,设备先进,可产品却找不到市场,致使大量设备闲置。“既然有那么多设备闲着,何不让它们为我运转起来呢?”灵光一现之后,周成建决定不再进行机器设备的巨额投资,而是借助外界的力量,采取“虚拟营销”的策略。美特斯·邦威只出品牌,而生产和销售则全部外包给其他服装生产、销售企业。

  说干就干,当年下半年,周成建先后与广东、江苏等地的两百多家服装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随后又将销售交给了各地的加盟商。周成建常常这样跟合作伙伴概括自己的经营理念:“我们合作之前只是一锅豆浆,而虚拟营销就像卤水,一下把我们点成了团结一心休戚相关的一整块豆腐。”

  周成建觉得这个比喻很妙,但是,采用虚拟营销模式的美特斯·邦威一面市就遭受了许多质疑,无论同行还是外行,统统对周成建“嘘”声一片,他们最直白的说法就是:一个没有工厂、没有设备、没有工人的公司,不就是一个坑蒙拐骗的皮包公司么?

  漫天的口水让周成建烦恼不已,但他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方向没错,他不断地反驳说:“即使这些工厂都是自己建的,哪怕设备再先进,如果产品卖不出去,不也照样走投无路吗?”但他的辩解显然不足以驱逐内心的苦闷,最难受的时候,周成建自己写了一段话,让人裱起来挂在了办公室里:“让他们去‘嘘’好了,历史是胜利者谱写的,当一切尘埃落定,看谁还能无视美特斯·邦威的存在!”

  周成建在质疑声中苦苦坚守了四年。四年后,美特斯·邦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此时,周成建只是郑重地说了句自己早已说过上千遍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随便说!”

  

  “移师”上海,谋求扩张

  

  美特斯·邦威在国内休闲服装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当时,国内众多休闲服装企业都在尝试多元化发展,并赚得盆满钵满,而周成建却一直坚守在休闲服装行业。公司有些高层眼红别人,不断建议公司进行多元化发展。最初,周成建只是忍耐着,后来有一次开会时,他气愤之极,在会议室愤怒地摔碎了手中的茶杯:“服装行业之外的东西你们熟吗?不熟就站在一旁好好看热闹!”

  多年后,昔日那些曾经谋求多元化发展的同行纷纷消沉,而美特斯·邦威却始终势头强劲。每每谈及此事,周成建总会这样概括自己曾经的固执:“星巴克的咖啡并不好喝,可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去喝?这是因为星巴克一直坚持做自己熟悉的东西。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然很难成功。”

  2001年,美特斯·邦威的年销售收入已高达8亿元。面对企业的迅速发展,周成建有了开疆拓土的雄心。经过一番周折后,他买下了温州鹿城开发区的一块地,想在此建一座美特斯·邦威大厦,把美特斯·邦威做成温州第一服装品牌。但计划实施不到一年,周成建就果断否决了这个决议,他想把总部搬到上海去。“温州的社会资源相对欠缺,招聘人才的时候面对的多数都是高中、专科学历的求职者,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发展,我们必须立刻调转船头。”周成建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不断地向公司高层陈述自己想把总部搬到上海的原因。

  然而,美特斯·邦威大厦已经开建,中途停掉会造成很大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温州的大企业很多,美特斯·邦威当时在温州还排不上号,所以,周成建搬总部的设想遭到了90%管理层的反对,甚至有高层元老在会议上冲他拍桌子:“美特斯·邦威在温州都没办法做到第一,到上海只会死路一条!如果真要迁移总部,我们就不去了!”

  周成建向来很讲情义,但这次面对众人的反对,他却异常坚决。最终,博弈的结果是,公司的几大元老拂袖离去,并带走了一大批精英。公司内忧不断,外患又紧跟而来。温州的一些大企业不但趁机大肆抢夺周成建的市场和人才,还给他的公司起了一个名号——中国服装业的黄埔军校,意思是专门为其他服装企业培养人才。

  对此,周成建感到痛苦不堪,但这也强化了他搬总部的决心:既然已无退路,便只能一路向前。他果断关掉了温州的总部,将原先上海分公司升级为总部。2005年12月10日,美特斯·邦威从温州搬到了上海。搬迁仪式上,周成建用40多分钟的漫天烟花将上海滩的天空照得色彩斑斓,但背过身去,他却泪流满面,哽咽难言——此时,昔日一起打拼的元老因种种原因已离去了一大半。

  周成建缺了左膀右臂,加上这年公司又遭遇资金寒流,令他备感艰辛。但为了留住人才,周成建还是毅然从有限的资金流中拿出数百万元,买了20套商品房分给20位业绩突出的外地员工,并给他们办好了产权证。房子交付的那天,周成建感慨地说:“很多人为了跟随我,离家弃子,这份情我周成建不能忘,也不敢忘。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干,努力干,为我们营造一个共同的家!”

  搬总部到上海的好处很快显现出来:公司迅速招来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有了这些人才,美特斯·邦威的发展不断加速。两年后,周成建将美特斯·邦威打造成了国内休闲服装行业的翘楚。然而,每每谈及当初搬家后,很多优秀员工因为种种原因放弃随公司一起来上海发展时,他依然会伤心流泪:“我知道当初自己的目标是对的,但我却没有能力说通他们,挽留他们,所以只能痛苦。”这份痛楚,已经永远烙印在了他的记忆中。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