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邱永峥:在利比亚炮火中穿行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报道缅甸果敢地区冲突,曾四次追随巴基斯坦军队深入部族区记录打击塔利班行动,也曾三次前往阿富汗采访塔利班高级战地指挥官,还深入过美军作战部队,近距离目睹美军与塔利班武装的战斗。没错,他就是战地记者邱永峥。2011年春天,邱永峥进入利比亚东部反政府武装控制区进行采访,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报道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扬名阿富汗

  

  今年41岁的邱永峥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现为《环球时报》资深记者,主要从事战争与冲突报道。

  2010年9月,邱永峥与美军签下生死状,得到驻阿联军南方司令部的批准,跟随美军王牌部队、好莱坞大片《兄弟连》的原型部队——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采访他们在坎大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报道阿富汗战争期间,美联社的老记者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安全是第一位的,悠着点,别干傻事”。在采访时,邱永峥按照要求穿上了防弹衣和头盔,“一个头盔800美元,防弹衣1500美元,可以防卫AK47步枪的连续射击。”

  邱永峥是随美军进行采访的,因此,不明就里的当地百姓会当他是敌人,一旦离开军营就有可能受到枪击和绑架。但邱永峥只要有机会接触当地人,就会告诉他们自己是中国记者,想知道他们的真实生活。除了化解他们的敌对情绪外,他还会带一些风油精、清凉油之类的小药品送给对方,当地人很喜欢,大多跟他说了心里话。

  在阿富汗,天天都有危险。最危险的时候,隔几堵墙就是塔利班武装分子,晚上睡觉时,子弹就打在邱永峥他们宿舍的外墙上。那墙只有20公分厚,第二天,和他在一起的美军士兵说,这武器威力再强一点,我们就全部完蛋了!

  2010年9月8日下午,邱永峥所在的美军诺兰基地救治了一名被土制地雷炸伤的阿富汗少年,由于伤情严重,他被立刻转送到坎大哈空军基地接受治疗。跟美军一起驻守诺兰的阿富汗国民军告诉邱永峥:“我们知道那边有地雷,曾试图劝他别到那边去,可他不听,结果踩到地雷了。”当邱永峥正在感慨地雷给阿富汗百姓带来的威胁之大时,一名老兵道破了玄机。

  那天早上,这名老兵带着一个班的人在房顶值勤,班长则带着另一队人在基地外巡逻,搜寻埋在附近的地雷,并成功引爆了一枚。“在引爆那枚地雷的时候,我亲眼看见那个男孩就躲在不远处,下午他又到了引爆地雷的附近,打算埋新的地雷。”老兵告诉我们,“他不是普通的男孩,是一个塔利班武装分子,估计是在埋雷的时候不小心炸伤了自己。”这名老兵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邱永峥相信他的判断。

  后来,邱永峥问那名老兵:“你发现他埋地雷的时候,为什么不开枪射击?”老兵说:“这是军规,如果对方没有开枪朝你射击,是不允许先开枪射击对方的。”邱永峥继续追问:“那他们埋地雷的时候,为什么会炸到自己呢?”“因为他们没经过专业训练,只是塔利班组织花钱雇来的而已。”邱永峥听罢唏嘘不已。

  报道阿富汗战争,让邱永峥一役成名。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张召忠赞叹此次采访行动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国记者首次近距离观察美军地面部队的作战。

  

  独家专访利比亚反对派司令

  

  2011年春节后,利比亚局势愈发动荡,邱永峥和搭档《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郝洲接受了前往利比亚采访的任务。3月11日,他们通过埃及塞卢姆口岸,花400美元租了一辆破中巴,颠簸十几个小时后,于次日天快亮时抵达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总部班加西。

  反政府武装总部在一个行政法庭大楼里,虽是凌晨,这里却是人山人海,有示威的,有看热闹的。一个自称新闻官的人用手写了两张纸片递给邱永峥和郝洲,说这就是“采访证”,至于他们的人身安全以及去向,一概没人过问。

  当地这么乱,到哪儿去找宾馆?正当邱永峥他们犯难时,一位脸上有着明显疤痕的年轻男子过来问:“你们是在找宾馆吗?我送你们去吧。”邱永峥他们身上带着巨额美金,而且谁都知道外国记者有钱,这会不会是圈套?但那一刻,他们顾不上多想,跟着男子上了轿车。一路颠簸,男子把他们送到了一家名叫诺兰的宾馆。

  班加西只有三家宾馆,却住着一千多名记者,只有邱永峥和郝洲是中国人。当晚,邱永峥和郝洲在宾馆一楼巧遇了正准备撤离回国的马来西亚华裔女记者艾米,她便将自己得力的向导哈里发介绍给了邱永峥。哈里发原是阿拉伯海湾石油公司职员,因为参加反政府武装丢掉了工作,不得不冒死给外国记者当向导挣钱养家。按照约定,邱永峥他们付给他城内采访佣金为每日200美元,城外采访佣金视危险程度不同为每日600美元至800美元。

  3月13日,卡扎菲政府军已推进到距班加西两百公里的港口城市卜雷加,邱永峥一行赶赴反政府武装把守的北部石油重镇艾季达比耶采访,那里给邱永峥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混乱。反政府武装的士兵基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他们中有的是卡车司机,有的是油田工人,甚至还有做面包的师傅,对战略战术一窍不通。许多士兵上身穿着迷彩服,下身却穿着牛仔裤,武器弹药放得到处都是,甚至有不少人坐在炮弹上抽着烟。

  机警的哈里发看到反政府武装前线指挥部门前凑着一帮记者,便上前打听,得知反政府武装最高司令尤尼斯少将过一会儿将来视察。

  得知这一消息,邱永峥心中一阵狂喜,他此次来班加西的首要采访目标就是尤尼斯——尤尼斯原是利比亚内政部长兼特种部队司令,更是卡扎菲三十多年的老友。二人因政见不合闹翻后,卡扎菲曾悬赏40万美元要他的脑袋,还三次对其进行暗杀。很多外国记者想采访这位神秘人物,但蹲守了好多天都没见着他。通过哈里发,邱永峥和郝洲顺利获得了独家专访尤尼斯的机会。

  采访时的气氛格外紧张,眼前的尤尼斯身材结实,身穿军服,腰间佩着手枪,众多膀大腰圆的保镖簇拥在他身边。尤尼斯对邱永峥介绍了利比亚战局的一些情况,他透露,反政府武装的核心力量仅有追随他的一千多名特种兵,其他的都是散兵游勇。这是反政府武装第一次向媒体透露其真实的军事实力,这条信息首先由邱永峥向外报道。邱永峥事后感慨道:“我们真是太幸运了,全球只有四家媒体采访过他!”

  

  火箭弹咫尺炸响

  

  2011年3月下旬,在北约的空中火力掩护下,战力并不占优的反政府武装进攻苏尔特时竟势如破竹,政府军节节败退。

  利比亚的石油资源极为丰富,几个产油重镇成了两派武装争夺的焦点。一打仗,几乎所有油田都停工了,加油站也没人,等着加油的各种车辆排起了长龙。人们不得不把埋在地下的油罐撬开,用铁丝穿在塑料瓶子上伸下去,一小瓶一小瓶地打油。邱永峥请哈里发找了辆皮卡,也等在那里。美联社有两名记者比较有经验,事先在越野车上装了几桶油,开着车一路狂奔,结果跑得太快,比反政府武装的部队先抵达了政府军的阵地,被俘虏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