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个名字要缴几万元的税,真是不情愿,还得再想想,好纠结啊。”29岁的李小姐略带苦笑,“当初办房产证交了3%的契税、1%的维修基金,现在又得交4%的‘加名费’,房子贵,加名字的费用更高。”
2011年8月的一天,李小姐夫妇正在武汉房产交易中心咨询房子的加名业务。
“婚前两家人一起买了一套价值60多万元的二手房,房产证上只写了丈夫的名字。虽然出资买房时,娘家出了大部分房款,但想着既然要成一家人了,也就无所谓了。”李小姐说。但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后,她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要求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可是,加个名字也要缴不菲的契税,这让她很纠结。
加名让人纠结
李小姐的烦恼绝不是个案,在武昌和汉口,很多市民都有同样的烦恼,而且,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民众对征税和加名的不同态度。
中高收入的市民大多表示,既然婚前房产婚后加名要征收契税是国家规定,那么就算缴纳一定税金,也会依法办理。而中低收入的市民对此颇有微词:“以前可以不收的契税为何现在非得收?办理加名手续需缴纳上万的费用,太高了,想加名有些犹豫,只能坐等国家政策。”
而率先出台“房产证加名征税”的南京更加热闹。南京的鲁女士和潘先生结婚7年,家里有房产两套,房产证上分别是潘先生和其父的名字。出于信任,结婚头几年,潘先生多次提出要把鲁女士的名字加到自己婚前买的那套房子上,但鲁女士觉得夫妻感情好最重要,加名的事也不用急,所以一直未着手去办。直到看到《婚姻法解释(三)》,鲁女士才将加名提上日程。
就在夫妻俩准备证件时,南京地税部门2011年8月23日突然通知,将要对婚前房产加名征收3%的契税。鲁女士仔细一算,以前只要花数百元工本费的加名费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上万元。于是,要加名的想法开始动摇。“就这么多花1万多元,太不划算了!以前在办理房产证的时候不是已经缴过税了吗?但不加吧,这两天又感觉房产证上没自己的名字好像缺点儿什么。”加还是不加,鲁女士左右为难。
纠结的不只是老百姓,还有各地政府部门。这不,还没等鲁女士纠结出结果,一天后,南京地税部门就紧急发文,称“税务总局正着手研究具体意见,南京地税部门还在等‘通知’。”2011年8月28日,鲁女士通过当地媒体听到:南京地税部门决定将暂不收取婚前房产加名契税。
第二天一大早,鲁女士赶紧拉着老公,到南京房产交易中心申请加名。鲁女士说:“从申请加名到最终办结要10天左右,现在还不知道政策的最终走向,只有先申请了再说。”
以前,男女双方对于房产证是否共同署名并不关注。据统计,在《婚姻法解释(三)》出台之前,在25岁~29岁的适婚购房者中,采取个人购房的方式占比高达90%以上,而且婚前购置的房产中,房产单独署名的男性占8成以上。但如今,咨询如何联名贷款购房的消费者增加了10%,已婚有房族咨询房产证更名的情况也显著增多。某地产经济公司首席分析师张月表示,未来预计将有20%以上的房产会更名共同持有。
2011年8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的通知中表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的,免征契税。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这一通知,给那些想加名却担心契税问题的夫妻暂时吃了颗定心丸。
房子占家庭总资产的73.44%
房子,原本和家、稳定、踏实等词联系在一起,而如今,《婚姻法解释(三)》一石激起千层浪,将“房子”和“财产”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无数人的烦恼。
如果一个美国人看到中国很多夫妻正为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往房产证上加名而烦恼,一定很疑惑——在美国,很多夫妻离婚时争相把房子留给对方,因为房子往往和贷款债务有关,而房子很有可能已经“资不抵债”。
但对于很多中国人,房子往往意味着几代人一生的积蓄。
在北京参加工作已满3年的小高,花光自己和父母的家底,在中关村附近买了一套20世纪80年代的学区房。“我得考虑房子周围的交通、学校周围的配套设施以及房子的升值前景,总之砸锅卖铁,买房也要一步到位。”面对房价几年间的疯涨,小高觉得频繁换房不仅手续烦琐、增加购房支出,还得经常搬家、装修,会牵扯很多精力。
像小高这样首次购房就押上全部身家、一次性买房到位的普通百姓不在少数。不知不觉中,房产支出在中国普通家庭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2010年9月,“清华—花旗中国消费金融与投资者教育调研”发布其第二年度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城镇家庭受访者中,85%拥有自家房产,房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高达73.44%。
这组调查公布不久前,全球著名的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发布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6大城市居民近期投资意愿调研报告,其中,千余人对“假设您目前手中有一笔闲置资金(比如100万元或以上),您会首选如何支配这笔资金”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结果,在楼市、股市低迷的状态下,42%的居民投资渠道仍是选择购买房产。选择储蓄、基金、黄金、股票、商业保险的比例均没有超过20%。
从这些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坚持认为,中国在不断城市化的进程中仍存在大量刚性需求,所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从长期来看向好。所以从2009年起,越来越多有购房能力的人开始抱着既自住又投资的心态买房:“这些钱放在银行一两年后购买力或许还不如现在,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还不如买房来保值增值。”
“遏制全球经济的”房子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认为,由于当前投资渠道相对单一,面对疲软的股市,当没有更好的选择时,大量的资金自然会流向房地产市场。同时,相对其他投资品,房产既有实用价值风险又低,近年来的收益回报也很高。资金进入楼市,也成了保值增值的合理需求,所以民间对房产投资的热情一直很高。
不仅普通消费者,富裕群体面对限购令,也没有从房产投资中全身而退,他们瞄准了其中的豪华住宅。2011年4月,《中国10大超级豪宅》排行榜发布后,一项新的调研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沪深股指10年升幅只有50%相比,一线城市,以别墅为代表的豪华住宅10年来价格平均涨幅高达500%。和欧美富豪大多追求“人生奢侈”(如登月和探险等)不一样,作为新的投资和保值渠道,中国富裕群体更愿将购买豪宅列为奢侈品消费的第一选择。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