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路易·傅尼叶在法国文坛和电视圈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虽然经常受邀谈论作品,但关于自己的两个孩子,他一直避而不谈。直到70岁,他才出版了《爸爸,我们去哪儿》,首度写出残障儿父亲的心声。他说:“过去不提,不是因为怕丢脸、怕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而是无法面对说了之后难以承受的痛楚。”这本书打破了我们对悲伤的看法,傅尼叶选择直率地嘲弄自己的遭遇——我们可以不流泪,以另一种方式越过生命的伤痛与困境。
有人说,生出一个残障儿,就是遇到一次世界末日,而我,遇到了两次。
那年,托马10岁。他一坐进我的车里,就会问我:“爸爸,我们去哪儿?”
我回答:“我们回家。”然而一分钟后,他依然天真地重复这个问题。当他第十次问我去哪儿的时候,我不作声了。可怜的托马,实际上,爸爸也不太清楚应该去哪儿。一个残障儿,两个残障儿……原谅爸爸没有做好任何准备面对这个事实。
我们去哪儿?我们去高速公路上逆行;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吃掉;我们去采剧毒的蘑菇,回来做成菜吃;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上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我们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我故意这样回答他,但托马没有疑问,也丝毫不受影响,仍然问:“爸爸,我们去哪儿?”
亲爱的儿子,我曾无数次幻想,如果你们跟正常的孩子一样,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会买很多古典音乐唱片,和你们一起听;我会带你们去有名的餐馆吃饭,然后跟你们喝上一杯;我会开着老式敞篷车,带你们一起参加舞会;我会悄悄地塞给你们零花钱,让你们给女朋友买礼物……那样的话,我或许会对未来少些恐惧。
当然,如果是正常的孩子,也许你们在学校里的功课一塌糊涂;你们会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你们会失业;你们会娶一个很蠢的女人,甚至会离婚;最坏的是,你们的孩子是残障儿……
幸好,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摘自《文苑》)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