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儿的选择

  2010年8月7日,北京市通州区慈善协会成立庆典接近尾声时,15位资助对象之一、首都经贸大学学生关欣站到台上发言。

  90度鞠躬、抬头,带着些许紧张但无比坚毅的目光,关欣说:“几个月前,我收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藏有美索不达米亚珍品文物的博物馆、拥有250年历史的图书馆、闻名世界的莫里斯植物园将迎接我的到来。我的人生在那里,将打开一扇更广阔的门。”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关欣停下来,再次鞠躬,然后抬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微微闭眼,平静了一下情绪,接着说:“但是,还有一张纸对我更重要。这是我父亲在昏迷数日后,在纸上写下的一句话:‘为了家,我会坚持,我想回家!’那时父亲刚经历了第三次心脏骤停的生死劫难。我站在重症监护病房门外,看着随时都将与我阴阳两隔的父亲,我的心被无边的恐惧和刀割般的剧痛侵蚀。然后,我对宾大说:‘对不起。我放弃。’”

  

  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父亲病危通知书

  2010年3月,关欣收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阿能伯格传播学院的电子邮件,对方让她上宾大的网站查看录取状态。她发现自己名字后的“录取状态”一栏里,写着“被录取”,校方将提供全额奖学金和助学金,开学时间在2010年8月中旬。

  几个月的等待,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一家人高兴地为关欣5个月后远赴美国留学做着准备,而关欣则静下心来准备学校的毕业论文。很多人认为,从此,她的人生将步入一个充满光明的阶段。

  2010年4月17日早上8点,关欣刚走进学校图书馆,便接到母亲的电话:“你爸爸快不行了,赶快到医院来,不然……”电话那端的母亲泣不成声。关欣安慰母亲:“妈妈,我马上回家!爸爸不会有事的!”挂上电话后,她立即背起书包狂奔出去。

  在去医院的路上,关欣心里非常乱,她想:4天前,爸爸因为患有II型糖尿病,并发症导致下肢血管闭塞,以致无法下地走路,被送进医院做了一个很小的手术,现在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到了医院她才被告知:父亲手术后引发了严重的细菌感染,从昨晚开始突然高烧不退,生命体征微弱,在ICU重症监护室抢救了一夜,依然没什么起色。翌日早晨,父亲瞳孔放大、没有血压和脉搏、心脏骤停,生命体征渐渐消失……医生无可奈何地对关欣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一旁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关欣“扑通”一声跪在医生面前:“没有人可以给我爸爸下死亡判决书!求你们一定要救他!”在关欣的坚持下,陷入重度昏迷的父亲继续留在重症监护室救治,每天花去近万元的费用。

  5月13日,在医生的建议下,关欣将父亲转院至北京宽街中医院急诊科。急诊科主任姚为海告诉她:“最好的结果是变成植物人,还要坚持吗?”关欣说:“要!即使成了植物人,我还能天天见到他。”

  与此同时,她接到了宾大的正式录取通知信函。看着病房里奄奄一息的父亲,关欣突然觉得她曾为之奋斗4年的梦想,在此刻变得无比轻薄。医生郭玉红得知关欣准备放弃宾大时问她:“你爸爸这病没个头儿,你真的要放弃?”关欣说:“从北京到费城的机票,就够我爸爸两天的医药费呢。”郭医生叹口气说:“我给你买机票,你去吧。”关欣说:“我不能去,因为爸爸比什么都重要。”

  

  那个梦想已经触手可及

  这位父亲,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这位父亲,没有给她和母亲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在关欣心中,他永远是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的人……

  今年23岁的关欣是北京通州人,家中的独生女。母亲32岁时生下她,当时父亲也已经34岁。母亲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父亲也有重度糖尿病,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一套2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并不宽裕。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关欣长这么大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北戴河,过年也难得穿上新衣,期末考试获得第一名才能吃一顿麦当劳或肯德基,和其他80后的北京孩子相比,关欣的生活显得窘迫和寒酸。

  但是她不在乎,父亲告诉她“比不了吃穿咱就比学习成绩”,关欣果然就好好学习,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从未下过年级前三名。她喜欢写文章,喜欢看国际新闻,上高中时,立志做一名战地记者。2006年9月,19岁的她考入首都经贸大学新闻专业。与此同时,她也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4年后出国留学,读新闻传播学硕士,做一名战地记者。

  关欣上大学时,父母双双退休在家。夫妻两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不到3000元,看病和日常开销用去大半,关欣每月的生活费比一般同学少很多。但关欣生活上的要求很少,她只吃简单的饭菜、买必需的日用品,剩下的钱全拿来买考GRE、托福的资料。其他准备留学的同学,都早早地上了GRE、托福培训班,父母让她也报个班,关欣却舍不得交不菲的学费,坚持自学。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读一小时英语,然后去图书馆排队占座位。她“总是第一个冲进图书馆,总是抢到最好的座位”。她周末基本不回家,寒暑假大多数时间也待在学校,即便回家,她也会在早上7点,准时出现在通州图书馆前的排队大军中。

  由于GRE和托福考试成绩都很优秀,关欣最终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递交了申请。这里走出了15位诺贝尔奖得主,培养了“股神”巴菲特、美国第九任总统哈里森、华裔建筑家贝聿铭等优秀学生。而关欣最为欣赏的传奇女子林徽因,也曾是宾大建筑学院的高才生。关欣申请的阿能伯格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专业,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新闻传播学院。2010年3月,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但是一个月后,她却选择放弃留学,陪伴在患重病的父亲身边。

  

  爸爸的一切,让我来承担

  2010年5月18日,关欣的父亲第三次病危,吐血、便血,脉搏、血压全无。姚为海主任、关欣的亲人都建议放弃,但是关欣哭着说:“植物人爸爸也是爸爸啊!我可以将爸爸护理成最干净、最幸福的植物人!”母亲本来就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而今年3月份姥姥又被查出癌症晚期,几个月来,母亲已经累得身心俱疲了。关欣给母亲下了“命令”:“您现在就乖乖待在家里,千万别累出病来了,爸爸的一切都交给我。”

  已经在ICU病房住了一个多月、浑身插满管子、每天都沉沉入睡的父亲和植物人没有两样。医药费捉襟见肘,能借的地方都借了,关欣最好的朋友田可可,将她积攒4年的零用钱共1.7万元塞给她:“不能拒绝,不然的话我不会再答理你。”她含泪收下,在日记本上记下:“5月19日,借田可可1.7万元整。”得知她为了父亲放弃出国留学,医生和其他病友也纷纷解囊相助,关欣一一记下。这雪中送炭的援助,她不能拒绝。她告诉自己,日后有了钱,定会一一偿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