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6日晚,随着王
在加拿大太平洋体育馆夺得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冠军,李琰带领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史无前例地包揽了女子项目的全部4枚金牌,结局堪称完美。手握3枚金牌,王如此称呼李琰:“改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挥之不去的冰上情缘
3年前,李琰也曾经像现在这样被世人关注。
2007年1月,第六届亚冬会在长春举行。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王
第一个冲过终点后,并未与站在场地边的主教练李琰击掌庆贺,两人形同陌路;女子1500米决赛结束后,戴着铜牌的王被记者们簇拥着接受采访:“教练没有给我制定任何战术……我会自己申请回地方队,国家队的训练不适合我。”言语中将矛头直指回国执教不足8个月的主帅李琰。
李琰,这并不是个陌生的名字,她曾是我国最优秀的短道速滑选手之一。1988年,未满20岁的李琰参加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表演赛,并在1000米和1500米两个项目上一人独得两金。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短道速滑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李琰摘得女子500米银牌,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1984年春,一场意外事故几乎断送了李琰的运动生命。在一次比赛中,她在弯道滑行时,巨大的离心力将她甩了出去,并撞在赛场挡板上,致使左腿膝关节肌肉全部断裂。冰上运动员的左腿是支撑腿,被运动员视为第二生命,医生的诊断让李琰的家人和教练陷入了绝望。
按照常理,李琰伤到这份上只能退役,但她没有放弃。李琰的妹妹李琪说:“当时,她受伤的左腿一共缝了40多针,伤口还没有愈合,就开始了恢复训练。当进行负重下蹲训练时,膝盖的‘一’字形伤口又被抻开了,一蹲,血就往外冒,不得不做第二次缝合。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她终于从被淘汰的边缘走了回来。”
在拿到冬奥会500米项目的银牌后,李琰退役,选择到东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读书。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大连地税局,做了一名副处级科员,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然而,每当冬天看见滑冰的孩子,或者在电视屏幕上看见过去的伙伴依然在速滑一线叱咤风云,李琰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1999年,斯洛伐克体育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希望中国能派一名教练到斯洛伐克,帮助他们国家队训练速滑运动员。负责冬季项目的领导马上想到了李琰,于是一个长途打到大连,询问李琰是否愿意去,李琰一听,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
一年后,斯洛伐克队在欧锦赛上夺得一个全能第六,两个单项的第四名。李琰还带领一名队员获得了盐湖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凭借执教斯洛伐克队的卓越成绩,李琰从2003年起开始担任美国国家队教练。在她的帮助下,美国女队在8年后重夺世锦赛奖牌,男子接力在12年后取得奥运会奖牌,名将阿波罗更是在都灵冬奥会上收获1金1铜。
2006年5月,当初一通电话让李琰从公务员职位重返短道速滑世界的领导,再一次找到李琰。尽管美国已开出优越的续约条件,身边尚有不到两岁的女儿嗷嗷待哺,但一句“现在国家队需要你”,让李琰义无反顾地于2006年5月24日回国,挂帅中国短道速滑队。
从辞职到回国,李琰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海归主帅与中国孩子的碰撞
“整体优势被大幅度削弱,全队陷入困境”——这就是李琰回国后所接手的中国短道速滑队。随着杨扬、李佳军的退隐江湖,后继乏人的中国短道速滑队陷入了低谷,一场革新正在酝酿。
但王并不了解这背后的故事。王
2001年进入国家队,机灵、爆发力好,成绩突飞猛进。她的性格像男孩子,讲义气、重感情。对于她来说,从前带过她的教练,都是必须感激的人。然而,因为李琰的到来,这些恩师纷纷被调整回省队,王一时间难以接受。因此,从李琰一出现,她就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的。
其实,刚接手美国队时李琰也遭遇过类似的“信任危机”。回忆起在美国的执教经历,李琰说:“我首先要做的是取得他们的信任。我有自己的教练方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和队员一直在互相交流、沟通,也经过了几次‘交手’。关键是队员们看到,在我的执教下,他们的成绩有了提高,他们才完全信任了我。”
李琰认为,这套方式应该很快也能在中国起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并没有好转。“也许真是在国外的时间太长了,在中国,感觉不知道该怎么跟这班小孩儿接触。美国孩子比较开放,他们会直接告诉你心里在想什么,中国孩子却不同。”
与以往讲求队伍“核心”不同,李琰更侧重于加强队伍整体实力的提高,“没有谁是绝对的核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核心。只有集体进步了,你才能进步”。第一年新一期国家队集训时,她选拔了更多的年轻队员,训练时对小队员颇费心思。
“我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但我并没有得到最好的重视。”李琰的良苦用心在王看来却像是对自己的冷落,这样一来,她的抵触情绪越发严重。随后,冲动的王将内心困惑在接受采访时一吐为快。为此,她得到“禁止参加2007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和世锦赛团体赛”的处罚结果。
李琰一直要求自己,对待每个队员都要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由于王与众不同的滑行姿势,她的腰部更容易积劳成伤。李琰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于是在一次训练中,李琰特意当着全队20多人的面对王说:“像你这样爆发力好的选手,不需要一直这么磨。什么时候你觉得训练强度够了,你就可以不滑。”受到了李琰不同以往的对待,这让王心头一暖。
为了让王的滑行技术更完美,李琰还会留下王单独加练。这又极大满足了王的“虚荣心”,觉得教练是在给自己开小灶,重视自己,练得也更积极了。
用成绩改写短道速滑历史
不论是王还是李琰,都感受到了彼此的变化。真正让所有人为两人的关系松一口气的,是2007~2008赛季的后半段。李琰的训练方法达到预案——王不仅在冬奥会夺金项目500米上的速度更快了,还能参加1000米、3000米接力等中长距离的项目。李琰的教学方法在王身上起了作用,为彼此的信任打下了基础。
李琰曾告诉王,有信心让她的500米成绩达到42秒5,王摇了摇头,直言不相信。当时的世界纪录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无人能撼,但在2007~2008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站上,王改写了这一纪录。
更让人咋舌的是在2008~2009赛季中国站上,王在1/4决赛(43秒030)、半决赛(43秒105)、决赛(42秒609)中,3次超过自己在美国站创造的43秒125的世界纪录。
日历翻到2009年,王已经完完全全地信赖了李琰,她每年跟李琰在一起的时间比跟父母还长,私底下李琰也会跟王开玩笑:“我的年纪都能当你妈了,知道吗?”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