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古巴穷,亲眼一见,确实很穷。最让古巴导游感到尴尬的就是他们的食品分配制度。
我试探着问导游:“听说古巴人每人每月只供给3个鸡蛋?”他回答说:“是的。一家4口,在1个月里可以购买12个鸡蛋,但不能一次购买,起码要分两次买。瓦拉德罗是旅游区,供应情况比较好,每人每月可以买到5个鸡蛋。”
“其他肉类食品呢?”
“每人每月供应1斤鸡肉。逢年过节,政府还分配一点儿牛肉。”
“猪肉呢?”
“从来没供应过。可以到市场上去买,不过价钱高得很。”
我和太太看见古巴人在商店外面排着队,每人手里拿个食品供应证。售货员在供应证上画上几笔,再翻开自己的大账本登记,然后才收款。那天没有鸡蛋或其他食品供应,人们排队的目标是买像胳膊那么粗的香肠。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切给一两寸长的一段。
我们到菜市场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农民出售蔬菜、水果以“生产队”为单位。每个摊位上挂块小黑板,写清楚蔬菜价格。蔬菜质量不怎么样,在如今中国的菜市场上恐怕很难卖出去。
我问导游,古巴的自然条件这么好,有这么多土地,为什么不多养些鸡,多种些蔬菜?导游解释说,古巴生产了许多优质食品和水果,不过都出口换机器设备了。
古巴的失业率只有1.9%,几乎人人都有工作。古巴人平均工资水平每月300比索,相当于12美元,低得难以想象。但是,300比索的购买力却比12美元高得多。商店里一件衬衫卖20比索,一双运动鞋30比索,也就1美元左右。面包店里,很多人正耐心地等候新出炉的面包。3个比索可以买5个1公斤左右的大面包,便宜得像不要钱一样。买面包不用凭证,因此,毫无疑问,古巴人吃得饱。古巴盛产甘蔗,甘蔗渣可以用来酿酒。古巴的烈酒“哈瓦那俱乐部”非常著名。三四个比索可以买1瓶,大约合人民币1元钱。古巴是个岛国,鱼又多又便宜,没有鸡蛋没有肉,他们就多吃鱼。古巴人能歌善舞,大概对音响设备具有特殊偏好,商店里最贵的商品是飞利浦的音响,要价900比索。
西恩富戈斯是古巴第三大城市。偌大的一座城市,街上居然没有几家商店,更没有什么商品广告,连商店的招牌都没有几个。市中心有条步行街,且不要说什么“购物街”了,因为除了手工艺纪念品之外基本上没有东西可买。有一家店铺的门面很漂亮,里面很多人,跑进去一看,原来是家理发店。在街头,有个理发师正在为一个孩子理发,旁边站着四五个大人看热闹。只要街上一有什么稀奇的事情,马上就会围上一群人。古巴人一个星期上6天班,仍然生产不出足够的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老百姓缺乏时间概念,比较散漫。
话又要说回来,如果仅仅看古巴人每个月吃3个鸡蛋,恐怕很难解释为什么古巴人的平均寿命长达77岁,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古巴的排球、棒球、跳高等体育运动都位居世界前列。总的来说,我们见到的古巴人衣着整齐、文明礼貌、健康良好。
傍晚时分,古巴人聚集在昏暗的路灯下,弹着吉他唱起歌。吃饱了肚子,两杯老酒灌下去,闲着没事,禁不住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古巴人快乐吗?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古巴人。
(魔力摘自《中国经营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