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两个孩子,他们在父母的教育培养下,一个成了天才钢琴家,一个成了作家。这两个孩子,一个叫井伸行,一个叫乙武洋匡。
曾经掉入绝望的深渊
2009年6月7日,当时年仅19岁的日本少年井伸行,在世界级大型音乐比赛“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一举击败众多技艺超群的竞争对手,获得了这次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
观众们全体起立,疯狂地为这位年轻的钢琴家喝彩,井伸行腼腆地微笑着站起来——他必须由人搀扶着才能向前走几步,面朝全场观众鞠躬。
因为井伸行是位盲人,一出生就双目失明。
“当我知道伸行患有先天性视觉障碍,从诞生开始就看不见东西时,我感觉自己简直掉进了绝望的深渊,不知道该怎么办。”伸行的母亲逸子在回忆伸行的成长道路时,这么说道,“圣诞节的时候,看着满街的彩灯,一想到伸行一辈子都看不到这样的景色,我就止不住地流泪。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伸行发育得明显缓慢些。伸行一直长到8个月的时候,还不会抬脖子,更不会爬。”
伸行不但长得比正常发育的孩子要慢些,而且每次逸子带着伸行出门,或去朋友家做客时,街头的噪音和朋友家吸尘器的声音,都会令小小的伸行哭个不停。
如果换成一位没有耐心的母亲,看到每次孩子一外出就哭个不停,也许要焦急或是心烦不安了。可是逸子不这样,她看着哭个不停的伸行,心想:“看来,这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这孩子天生双目失明,但也许拥有一对非同寻常的耳朵呢!”
一个天才钢琴家的诞生
逸子开始细心观察伸行。有一段时间,逸子天天在家播放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当时才8个月的伸行,一听到肖邦的钢琴曲,小小的双脚就会随着音乐节奏一起晃动。逸子注意到这一点,于是每天都在家播放肖邦的这首钢琴曲,一直放到那张CD磨损到无法使用之后,逸子又去书店重新买了张新的肖邦钢琴曲,这一张肖邦的钢琴曲,因为跟之前那张的演奏者不一样,结果伸行居然听得很不耐烦,表现出很不愉快的样子。
这让逸子大吃一惊:难道这个还不到一岁的孩子,居然能分辨出不同的钢琴演奏者?逸子将自己的疑问告诉丈夫,丈夫说:“不可能吧,也许只是偶然的巧合罢了。”
可是,逸子依旧不死心,坚信自己的感觉,认为绝对不是巧合。于是,逸子去书店,重新买回一张和原来一模一样的CD,再次播放给伸行听。听到这张熟悉的CD后,伸行终于又像以前一样,双脚随着音乐一起有节奏地运动,显得十分开心、愉悦。
伸行虽然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但在两岁半的时候,听到妈妈在厨房哼唱《铃儿响叮当》的歌曲,便主动敲打玩具钢琴为妈妈伴奏,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大兴趣,并且无师自通地将《铃儿响叮当》这首曲子用玩具钢琴弹奏出来。
伸行所有这些无意中的表现,都令逸子十分惊喜,她细心观察伸行对于音乐的反应,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因为逸子相信:孩子的“喜好”和“兴趣”是发现孩子才能的原点。而要发现孩子的“喜好”与“兴趣”,不仅需要父母有足够的爱心,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注视和观察自己的孩子。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行动力”。例如,当逸子发现儿子对音乐的兴趣时,不仅只在家反复播放CD或DVD,还领着伸行直接去听现场音乐会,因为聆听现场所得到的那份感动,与听CD或DVD播放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伸行开始对玩具钢琴感兴趣时,逸子就马上去为伸行寻找最好的钢琴老师,让伸行接触和抚摸真正的钢琴,因为玩具般的钢琴道具,与真实的钢琴是两码事……
“让孩子接触实物,是激活孩子‘干劲儿’的开关。”逸子说。
就连伸行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在我很小的时候,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母亲会领着我去美术馆,将美术馆里的绘画一张一张地讲解给我听。现在回想起来,拥有这些经验对我的帮助很大。”
正是母亲逸子对伸行细致入微的爱与智慧,点亮了伸行原本处于黑暗中的人生,令伸行看不见的双目也拥有了光明,从而成就了一位举世瞩目的年轻钢琴家。
美国的家庭教育家Dorothy Law Nolte曾说过这样一段名言:“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忐忑不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就会有一颗总是忐忑不安的心。如果老是对孩子说‘可怜的孩子’,你就培养了一个自卑的孩子……总是得到鼓励,孩子将会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给予孩子守护的力量,孩子就会成长为坚强的人。”
他是妈妈眼里最可爱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言行左右孩子的性格,而孩子的性格决定他未来的命运。如何从言传身教中给予孩子积极的正面影响、引导孩子的潜质、给予孩子自信、成为孩子最好的伯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70后作家乙武洋匡的故事。
1976年4月6日,樱花盛开的季节,有一个小男孩儿诞生了,这个小男孩儿哭起来时声音洪亮,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这个小男孩儿一出生就没有手足,用医学上的专业术语来说,叫“先天性四肢切断”。
“以如此超个性的姿态诞生,令周围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我和桃太郎了。”长大后成为日本著名作家、体育评论家的乙武洋匡,在其自传《五体不满足》一书中这么写道。
本来,婴儿出生之后,应该就是令人感动的母子第一次相见,可是,因为害怕刚刚生下孩子的母亲遭受太大的打击,医院只好以“孩子的黄疸严重”为由,将刚出生的洋匡与母亲隔离了一个月之久。
母子第一次相见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去见儿子的途中,母亲被告知,她的儿子并没有患黄疸,之所以至今不让母子相见,是因为孩子的身体有些异样。一直到母子见面之前的最后一刻,医院依旧不敢将实情告诉母亲。甚至,医院连担架和住院的空床位都准备好了:只等着母子见面之后,好及时抢救因无法接受儿子没有手足而当场晕倒的母亲。
但是,洋匡母亲的表现,却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异得几乎要晕倒过去。
“真可爱啊!”母亲脱口说出的这句话,与周围在场的人预想的完全相反。事实证明,哭泣、惊慌失措、失去知觉、晕倒等等,人们所有这些预想与担心,都是杞人忧天。
洋匡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母亲第一次见到我时的感情,不是‘惊异’也不是‘悲伤’,而是‘喜悦’。‘真可爱啊!’——出生后一个月,我终于真正地‘诞生’了。”
“有残疾儿的家庭,大都会将孩子关在家里,尽量躲起来不见人。但我的父母亲绝对不是这样的人。他们为了让周围的邻居们知道我的存在,经常带着我外出散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