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作家蔡真妮是一位从学龄前到高中生不同年龄段3个孩子的母亲,她结合自己3个孩子的养育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美国家庭和学校里感人有趣的故事,揭示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理解与宽容,同时,也令我们深刻领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独立来自父母的培养
有一次,“妈妈俱乐部”的几个妈妈约好,一起带三四岁的孩子到一家比较正式的西餐馆吃午饭。
和中餐不同,西餐是一人一份,一个人点了一样就不能再点另一样了。我家三猪爱吃比萨,我把菜单上的食物名给他念了一遍之后,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吃比萨。”
同去的另一个中国妈妈坐在我旁边,悄悄跟我耳语:“想吃比萨到快餐店吃就好了,到这里来当然要点没有吃过的,你给他点个新奇的东西,他肯定高兴。”
我看看菜单,向三猪游说另外两种这家餐馆的特色菜,三猪不为所动,大声坚持:“我就想吃比萨。”
那个女友的孩子听三猪说要吃比萨,也跟着嚷嚷:“妈妈,我也要吃比萨,我也要吃比萨。”
坐在三猪旁边的小女孩儿本来都跟妈妈说好了要吃的东西,听到两个男孩儿点比萨,就扭头问她妈:“妈妈,我可不可以改主意?”她妈回答:“在服务员过来记下你点的东西之前,你都可以改主意,一旦他记下来,去告诉厨房准备了,你就不可以变了。”
女孩儿点点头说:“那我换一样,我也要比萨。”她妈妈点点头说好。
而女友和她儿子一直在拉锯,孩子要点比萨,妈妈坚持让他点其他的。孩子撅着嘴都要哭了:“我就要吃比萨。”妈妈小声哄他:“听妈妈话,妈妈为你点的东西你肯定喜欢吃,比比萨好吃一百倍。”
服务员手拿笔纸过来记菜名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告诉服务员他们要吃什么,只有女友没让孩子说话,她替孩子点了。
等到大家的饭都上来了,三猪和女孩儿大嚼比萨,好不快活,其他的孩子也都兴高采烈地吃着自己点的食物,只有女友的男孩儿闷闷不乐,看着眼前的食物,不动弹。其实在大人眼里,他妈妈替他点的食物看着真是比比萨要好很多,可他就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女友劝道:“真的很好吃的,你尝尝就知道了。”拿起一块鱼条递到他嘴边,孩子不得不张口含住,慢慢嚼着,毫无兴致可言。
唉,这时候,孩子吃的不是饭,吃的都是失望和沮丧啊!孩子天生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本能和意愿,想要独立自主,可如果连最简单的点一样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做不到,“独立”一词从何谈起。
孩子从这件事中得到的信息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妈妈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如果这样的意识一再被强化,孩子的独立性就慢慢被抹杀了。
我家三猪3岁多,每天要自己选衣服、裤子、袜子穿,我拎出一件又漂亮又舒服的衣服,他头摇得像拨浪鼓,非拣那又破又难看的往身上套。我会由着他自己选,这是他为自己做决定的开始。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可以做主的不外乎吃饭穿衣这些小事,如果父母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的自信和独立精神就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再稍大些,孩子能够决定的事情就会重要一些,比如想参加哪些课外活动,读哪方面的书,直至后来,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有什么职业规划……这种自我设计的能力和自信是孩子从小到大逐渐形成的。
常听到父母抱怨,我家这个孩子就是不听话!其实对于“不听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行为上或道德品质上的问题,那么父母一定要把好关,让孩子明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如果是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孩子自己有主意,说明他的独立意识比较强,父母何不让他做出选择呢?这种时候,父母的意见和孩子的意见很难说谁的更正确,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意志能够得到实现,但是,孩子的意志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实现?
孩子的自信就这样得到了重建
朋友的老公来美国进修,她和女儿小英暂时留在中国生活。小英上幼儿园大班,写字总是歪歪扭扭的,作业本擦得黑糊糊乱糟糟的,老师总跟小英妈妈反映要在家里加强训练。于是妈妈就每天陪着小英做作业,可一看她写字妈妈的火气就“噌噌”地往上冒:“你看看你这都是写的什么东西!你能不能用心一点儿、仔细一点儿?你给我重写!”小英重写之后,依旧是歪歪扭扭的,妈妈气得用手指使劲戳她的脑袋,问:“你这是不是猪脑袋?我怎么会生下你这么笨的孩子?”
小英含着泪,一遍一遍重写,可是越写越糟,妈妈就越来越气,一把夺过她的写字本撕个粉碎,小英脸上的泪水“哗哗”地往下流。
她变得越来越内向,很冷淡,很少笑。妈妈给她报了才艺班,她死活都不去,说自己学不会。妈妈说得严厉了就低着头不吭气。老师说小英在班上就像个影子一样。
就在这时,小英爸爸给她们母女寄来了去美国探亲的手续,妈妈领着小英到美国来探望爸爸了。
按照年龄,小英在美国上了小学一年级。她在中国时就不爱讲话,到了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更加怯生生的。妈妈非常担心孩子能否适应。
可是很快,妈妈发现小英变了,她的表情变得活泼起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说话也多了很多,唧唧喳喳的,经常笑出声来。
刚到美国,妈妈自己什么都要从头适应,并没有花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变化应该和学校有关。她仔细问过小英上学的情形,搞清楚了小英的变化得益于她的老师。
美国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是全科制,他负责哪个班,那么这个班的算术、语文、科学、历史这些主课统统都由他来教。一个班只有20个学生,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会有非常深的了解,也会有很深的影响。
小英刚来时,老师看到她语言不通,就把班上的女生排了班,每天都有一个女同学负责陪伴小英:领她一起上厕所,到食堂吃饭时帮她打饭,课间带着她去操场,排队时拉她一起站好。老师看到小英上课时唯唯诺诺的,就努力挖掘她的长处。小英会做超出十位数的加减法,老师不住地表扬她数学很厉害,让她到前面算题给大家看。小英喜欢做手工,老师为了增强她的自信,特意把她做的手工摆到教室的展台上让同学们欣赏。
小英写中文歪歪扭扭,写英文也好不到哪里去,老师站在旁边左看右看,挑出一个写得比较好的字母说:“你看,你这个字母写得多整齐好看啊!如果其他的字母都写成这样,就更好了。我知道你是个聪明又努力的孩子,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小英听老师这么说,不住地点头,然后就静下心来一笔一画地用心写,慢慢地,每一个单词都写得比较工整了。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