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晚饭后,爸爸问,你们认识的同学家长中谁最有文化?大弟说我们班小牛妈妈最有文化,她戴的眼镜片比酒瓶底还要厚。大家一听笑了起来,因为小牛妈妈是天生近视眼,还不识字。
爸爸跟着笑了一会儿,严肃起来,他说我也认为小牛妈妈很有文化。他跟我们说了一件事。那天下班路上,他看见小牛妈妈把别人倒在桥中央的一摊药渣,捧到她的劳动车上。爸爸看到很感动,问起来。她说,药渣倒在桥中央,行人怕踏了沾晦气,都避着走,不当心掉到河里就糟了……爸爸说:“她处处为别人考虑,不迷信,即使对做错事的人,也不出恶言责骂……”在爸爸的启发下,我们明白了“文化”两个字其实有很多内容。
小牛一家是我们村里最穷的一户。小牛妈妈很早死了丈夫,带着两个孩子从外乡来此地落户。虽然穷,两个孩子却被教育得懂道理有志气。有一次小牛哥儿俩去捡煤渣误了时间,干脆逃了学。小牛妈妈知道了,吃晚饭时,把饭全分给了兄弟俩,自己却不吃。她说:“我没脸吃呀,害你们为了家里误了读书,将来怕也要像我一样拉劳动车了……”这番话让哥儿俩哭了起来,保证今后好好读书。
小牛妈妈40多岁时,嫁给了村里一位裁缝。结婚前,她把哥儿俩叫到跟前问,今后叫他叔叔还是爸爸呢?哥哥说,还是叫叔叔吧。在裁缝60岁生日的前夕,小牛妈妈找哥儿俩谈话,说到继父的不容易。第二天,她为老伴精心做了几个菜。开席前,兄弟俩突然跪在继父跟前,一声“谢谢爸爸养育之恩”弄得老裁缝涕泪交加。后来,村里拆迁了,大家散居各处,也就失去这家人的消息。前年大弟去北京出差,邂逅了小牛。他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小牛的哥哥也成了教授,小牛妈妈和继父还健在。提起继父,小牛一口一声“我爸”。
现在听到媒体上讨论有文化、没文化、富人和穷人这样的话题时,我常会想起小牛的妈妈。
(摘自《新民晚报》2013年9月20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