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张宝艳刚刚被央视评为“年度法制人物”。她和丈夫2007年4月自费创建的“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国内第一个帮助走失、被拐、被遗弃儿童寻找亲人,同时帮助因各种原因流浪、乞讨、卖艺儿童回归正常生活的公益网站。
3年多的时间过去,现在网站的志愿者有两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以及美国、瑞士、荷兰、日本等国家。截至2010年12月中旬,在这个网站登记的寻子、寻家者有5000多个。通过该网站,有173个家庭找到了他们失踪的子女。
2007年,“宝贝回家”创造过在网站登记后3小时就找到孩子的纪录,2009年,这个纪录缩短为1小时,张宝艳说,2010年的最新纪录是20分钟。
亲历失子之痛
张宝艳和丈夫秦艳友是吉林省通化市人,说到创办寻亲网站的初衷,还得从十几年前他们的儿子走失的经历说起:
1992年8月的一天,母亲急匆匆地来到张宝艳的单位,满脸惊慌地告诉她:“小宝在商场里走丢了,赶紧去找!”听了母亲的话,张宝艳几乎瘫倒,几个同事赶忙扶住她。领导给她准了假,并指派几位员工和她一起去找孩子。
张宝艳的心犹如掉进了谷底,上个月她看了一篇题目为《超越谋杀的罪恶》的报告文学,内容就是讲述孩子被人贩子拐卖后,孩子及他们的亲生父母所遭遇的惨痛经历。从此,张宝艳才知道世上还有拐卖孩子这一罪恶行当。谁料怕啥来啥,儿子竟然在和姥姥去国贸购物的过程中走丢了,张宝艳在书中看到的可怕景象一下子全都浮现在脑海中。
接下来的每一分钟对张宝艳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家里传来了好消息,儿子找到了。原来,张宝艳5岁的儿子跟姥姥走失后,自己凭着记忆,用了3个小时独自走回了家。
一场虚惊,简直让张宝艳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从那以后,她开始关注起儿童走失、被拐卖的事情。
张宝艳注意到,通化市街头经常不定期出现很多行乞的孩子,他们大都在5岁~8岁,不少孩子在地上垫块胶布,以手代脚在地上行走。这些孩子来得突然,在繁华闹市,他们伸出脏兮兮的小手追着大人要钱。而一两个月后,这些孩子又突然消失了。这让张宝艳隐约感到这些孩子是被人幕后操纵的。
从那以后,那些街头行乞流浪儿童的形象一直在张宝艳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张宝艳开始在网上搜集资料,只要看到那些寻找孩子的帖子,后面又留有联系方式的,她就会拨电话过去,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安慰那些丢失孩子的家长。
张宝艳后来了解到,贩卖人口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在这些可恨的人贩子当中,负责拐的、运的、卖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一般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卖孩子也能批发。在这样的交易中,人也有了价格,价格高的可以卖到四五万元,低的也能卖到一万元。男孩儿通常比女孩儿贵,年龄小的要比大的贵。而最让张宝艳感到焦虑的是,他们所联系的几十个家长,还在用贴小广告、发传单等原始手段去找孩子,这样的方法在偌大的中国犹如大海捞针。
哪种办法才是更有效更快捷寻找孩子的方式呢?在高校网络中心工作的丈夫提议,利用网络,搭建寻亲平台应该是最合适的寻子方法。张宝艳听后,也非常赞成。
2006年8月,张宝艳夫妻的网站创建工作正式开始,同事和学生纷纷给他们提供帮助。很快,“宝贝回家寻子网”建成了。
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
这些年,为了让宝贝们都能回家,张宝艳看到了很多让人落泪的故事。
谢仙宾,男,5岁被拐,卖到河南安阳。2007年,谢仙宾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说他记得自己家住汉江边,亲哥哥是哑巴。20年前,他和哑巴哥哥上山砍柴时被拐走了。他想回家。
汉江流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4省,志愿者们先后排除了河南、湖北,又通过谢仙宾记忆中的两则方言,以及“小时候能看着大飞机”等细节,将他的家乡锁定在陕西安康。“我们就动员志愿者往那里发帖,题目:《被卖20年,何时才回陕西的家?》。100多位志愿者不停地发,狂轰滥炸。”张宝艳说。
有志愿者查到,那个地方叫五里镇,有一谢姓人家丢过孩子。志愿者与这家人联系上了,对方答:“我们家丢的是老大,你说的不是我们那孩子。”再次联系,对方拒绝接听。
7个月后,深圳一位志愿者的母亲提供了新情况:他们老家,也有一姓谢的,20年前丢了孩子。志愿者一核实,她说的还是五里镇。
张宝艳决定送谢仙宾去五里镇,当面互认。北京志愿者费尽周折找到谢仙宾,把他送上火车。那头,志愿者在安康接他,陪他到了谢家。谢妈不认他,说:“我儿子小时候大眼睛,双眼皮,你看他都长成啥了?”
晚上,谢妈与小谢躺在床上聊。小谢回忆说:“我们家的老房,从外面看,跟别人家都一样,但里面是双层的墙,有夹缝。”谢妈一听:“孩子呀!你就是我儿子!”早年他们因水库移民而搬家了,如果不是她的孩子,绝不可能知道老屋墙里有夹层。第二天,谢妈给“宝贝回家”打电话:“谢谢你们替我找到了孩子!”
山东曹县有姐弟3个,分别叫作露露、炎炎、培培,他们的父母都是瞎子,奶奶也是盲人。3姐弟的爸爸去世后,妈妈改嫁了,把孩子扔给了奶奶。奶奶吃低保,一个月只有75元,养活不了孩子。于是,大伯把3个孩子租给一个叫高子云的河南女人,在太原街头乞讨。每个孩子每天租金10元,他们一天大概能讨到二三百元。
“小孩子瞌睡多,一会儿就睡着了。他一闭眼,街上行人看不见他是瞎子,高子云就拿针往他身上扎,4岁的小培培胳膊上都是针眼,身上也烂糊糊的,都是用指甲掐的。”张宝艳说。
2010年4月,“宝贝回家”的志愿者把孩子送回了山东老家。警察将组织乞讨的高子云拘留了15天。两个月后,志愿者们又发现孩子们在太原街上乞讨,再次报警。7月,志愿者们第三次发现高子云带着姐弟出现在太原街头,他们非常气愤。
“高子云就让孩子坐在大日头底下,一天不给他们买东西吃,一口水也不让他们喝。志愿者给培培买鸡腿,高子云说:‘吃吧,毒死你!’”张宝艳无奈地说,“她说我自己也是要饭的,不承认是‘组织乞讨’。我们说小孩儿把钱都交给她了,警方说:‘小孩儿的话,没法当法律上的证言。最后公安部也出头了,警方还没法抓她,只是又把孩子送回去了。’”
2010年国庆节前,张宝艳自己拿出3000块钱,安排志愿者给培培家买些过冬的衣服、面、米、油。
“是不是因为他们没爸爸妈妈,就要永远摆在街上当道具?”张宝艳伤心地说,“我们也想通过媒体呼吁,大家在街上看见残疾儿童乞讨,千万不要给钱!你给了他钱,并不是帮助他,这些钱到不了他们手里,反而会刺激更多像高子云这样的人,把更多的残疾孩子带出来乞讨,变成他们的生财之道。”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