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常常被我们当做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其实它说复杂是真复杂,没人能指出一条由因至果的康庄大道;说简单也简单,其实就是一种身心平衡,一种让你坦然自在的满足感。
然而“平衡”谈何容易,说起来仅仅是短短两个字,做起来却需要长长的智慧和耐心。眼下的社会,旧式幸福家庭模板不再适用,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和共识,家庭生活中与传统习惯相左的现象遍地都是,由此引发的矛盾也时时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由多重身份构建的家庭关系网中,能否平衡多元化社会中的新型关系,成为能否获得幸福的重要指标。
PART1:
谁惯坏了年轻一代
叶茂琴53岁某局人事处处长(退二线)
早晨8点,门铃准时响起,我打开房门,媳妇马清清抱着孙子昊昊站在门外,我的独生儿子徐闯拎着婴儿车、尿不湿和一兜零碎站在旁边。看到我,昊昊呲开刚长出来的小门牙甜甜地笑了。
我抱过昊昊猛亲几口:“宝宝,跟爸爸妈妈拜拜。”昊昊在我怀里毫不留恋地挥了挥小胖手。
徐闯把手里的东西悉数放进门里,揽起媳妇风风火火地走了,边走边说:“妈,晚上别等我们回来吃饭,有同事搬新房我们去温锅。”
我应了一声,回身关上房门,把昊昊放进学步车,自己去给他冲奶粉。昊昊推着学步车跟在身后,一老一小如常开始了新一天“炕战”。
10点钟,我给昊昊戴上太阳帽,推着婴儿车来到小区的小花园里晒太阳。这里已经聚集了七八个与我年龄相仿的老姐妹,正围着7号楼的孙嫂叹气。
孙嫂4年前从一家棉纺厂退休,老伴是一家机械厂的技师,退休之后被一家私营企业反聘。这两口子忠厚老实,不知怎么养出那么一个不成气的孩子。小时候倒没什么特别,成绩一直不好不坏,爹妈好不容易供他上完大学,可谁知他家这宝贝儿子,毕业没几个月换了好几份工作,不是嫌苦嫌累就是嫌钱少受气,再后来,干脆不上班了。
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吃完送到嘴边的午餐就开始泡网,或是到院里跟一帮老头下棋、打牌、搓麻将,悠哉游哉。反倒是老爹,退休之后也不敢休息,又寻到一家机械厂,每天6点多钟就得起床,坐50分钟公交车赶到开发区的厂里去上班。
孙嫂两口子被儿子吃得死死的,劝也劝了骂了骂了都不管用,自个的孩子又没法不管。这阵子,“太子爷”在网上谈了一个女朋友,爱得如火如荼,闹着要结婚呢。孙嫂愁云满面,女孩也没什么正经工作,一个啃老的儿子已经让他们招架不住了,再加一个儿媳妇,将来再生个孩子,他们这两把老骨头榨干净恐怕也养不起。
“太子爷”说了,他是27岁的正常男人,有恋爱结婚的权利,不让他结,就是蔑视人权。
孙嫂泪汪汪的,看见我羡慕地叹了口气:“我怎么摊上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看人家叶处长,儿子媳妇全在事业单位,住得这么近还天天来探望,又有出息又孝顺,怎么教育的。”
我苦笑,儿子和媳妇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双双回到省城,我和他爸不知搭了多少人情,他俩才先后得以进入现在的单位;紧接着就是结婚,两个年轻人能有什么钱,婚房婚礼掏空了我们半辈子的积蓄;等生了昊昊,儿媳妇休完产假要上班,我这个当奶奶的只好成全年轻一代,提前一年退二线,专业在家带孙子。
要说啃老,在我看来,从日常生活到找工作、结婚、养育下一代,啃老现象已经遍地开花,家家如此了。回想我们那时候,一样艰难、一样忙碌,还不都是两个人相携相助地顶了过来,怎么到了条件空前优越的这一代,反倒需要傍着爹娘过日子了呢?
家事观察: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现在,“啃老”现象已经开始向农村蔓延。
根据心理专家咨询安全的不完全统计,由于子女“啃老”衍生的家庭矛盾导致老人心病至少占到全部心理问题的3成,而中国在10年后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啃老族”很可能成为未来社会中国家庭关系的第一大杀手。针对这种现象,有些省份已经开始尝试立法对这种现象加以约束,规定老年人有权拒绝被啃。
对策:其实很多老人是情愿被“啃”的,“就业难”和“高房价”两大普遍社会问题加剧了“啃老”现象,使“啃”者由羞答答变为理所当然。
由于客观事实的存在,孩子的生活、工作确实需要老人的帮助,短期内加以扶助无可厚非,但帮助过度、依赖过度则会造成两代人的畸形心理。
如果说社会问题不是我们一家之言就能轻易解开,那么至少要在啃和被啃的亲情和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俯首甘为子女牛的父母有说“不”的权利,应该“自私”一点,给自己留条后路。啃出轻松生活的年轻人更要适可而止,鼓足勇气去开拓最终只能独自面对的未来,懂得感恩回报,用加倍的孝顺宽慰父母的心。
PART2:
傍小,独一代扛不住
吴月娇32岁某私立学校老师
晚饭后,陆桥要我陪他去超市买东西,他四婶昨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股骨骨折了,准备下周做手术,计划买点营养品去探望一下。
我叹了口气,这个周末原本想带儿子去新开的水上乐园玩玩呢,又泡汤了。原本周末探望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是雷打不动的规矩,这回又加了个躺在医院的四婶,哪还能腾出玩的时间啊。
陆桥看中了那种说是利于手术病人的营养礼盒,我不同意买。盒子小小的,一盒拿不出手,总得两盒,就得400多块钱,再捎点别的东西,没有500块钱下不来。还有去爷爷奶奶、公公婆婆那例行拜访要带的礼物,想想就头疼。陆桥的脸立刻沉了下来,责怪我小气,探望病人总得带点像样的东西。再说,又不是天天住院,贵点就贵点呗。
说得轻巧,居家过日子哪件事不得考虑?是,四婶百年不遇住一回院,可家里长辈亲戚多,遇事都得聊表孝心,分开来看全是百年不遇一回,集合到一起就是人情往来繁琐。每月的收入还完房贷已经很不宽裕了,还要应付这些杂事,拿得少了就不高兴,你当我是印钱的么?
陆桥不乐意了:“你这么说我就不爱听了,当初买房的时候这个亲戚借一万那个亲戚拿一万很快凑够了5成首付,那时候你怎么不嫌人多呢?人家一万块钱都借给你了,生病的时候你拿三五百去探望一下都舍不得。再说了,明知道家里经济紧张,你妈一会儿说要给你爸办生日,二会儿说你爸的保险费该交了,三会儿又说你弟弟要请家教,一次也没见你拒绝过,还不是要多少给多少,现在倒来说这些。”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