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归”镀金归来却成“海待”

  家住山东省郯城县的李玉是一个单亲妈妈。2003年,她与丈夫离异后,为了照顾儿子杨磊,一直没有再婚,过着单身的生活,她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学业有成。

  但天不遂人愿,她的儿子杨磊生性调皮顽劣,一直以来,学习成绩总是处于中下水平。2002年,杨磊参加了中考。由于成绩实在不好,思虑再三,她咬了咬牙决定找家中介把孩子送去新西兰读书。李玉的想法是有根据的,“海归”对于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个吸引眼球的名词儿,对于外出镀过金的“海归”,不仅国内许多大公司抢着要,就是对于普通老百姓,一听说谁家有个出国留过学的孩子,是海归,大家都是既羡慕又佩服。正因为这样的“潮流”,李玉的几个家底殷实的同事,已先于李玉将孩子送出了国门。

  李玉一向要强,不甘居人后的她也带着一半虚荣一半望子成龙的心态决定将杨磊送出国。但咨询了留学中介机构才得知,这个美好的愿望在达成前要付出的代价并不低廉。学费、生活费、语言辅导费,再算上来往机票等等,一个小留学生从高中读到研究生花费上百万人民币是很正常的事。

  作为普通工薪阶层,虽然有着经济负担上的担忧,但为了儿子的前程,李玉还是决定“砸锅卖铁”也要将杨磊送出国外“镀金”。2003年初,15岁的杨磊带着母亲厚重的企望,登上了去新西兰的班机,在语言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过了语言关的他成功就读新西兰国立奥斯洛学校学习中学课程。

   刚到新西兰的杨磊起初憋足了“好好学习”的劲儿,打算不负母亲的重望,企望将来拿个含金量高的文凭,让自己有个远大的前程。但熟悉了环境后,杨磊才发现,新西兰的高中,与国内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中相比,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学习氛围,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似乎看起来都很“悠闲”。

  他发现,与国内的老师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相比,这所学校的老师,除了讲好自己的课外,其他的方面很“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选修什么课、听不听课、甚至来不来上课、做不做作业,他们都不太在意。虽然这所学校对出勤率也有要求,可是身边大多数中国小留学生,天天逃课,不写作业。而且他们一点也不担心。

  这些让杨磊感到很是奇怪。很快,他就洞悉了这些小留学生的一些“小把戏”:找当地华人医生开假诊断书。“想得什么病就得什么病,想病多久就病多久”,只要交了钱,这样一份像模像样的诊断书,就可以成为他们逃课的借口。

  而更让杨磊郁闷的是,自己漂洋过海花重金留学,学到的东西却过于简单,直到如今,回忆起当时的上课内容,他还会把头向上一扬:“那就是我们小学学过的东西。”

  自从来到这所学校后,日子前所未有的清闲。这让受惯了中国式残酷教育的杨磊感触极深。过去在国内堆积如山的作业不见了。每天,他花一个小时就能写完作业,然后给自己留下大段的空余时间。年纪还小身边又没有家长监管的杨磊很快沦陷了。在大段的空余时间,这个15岁的男生便终日与电脑游戏为伴。但这些情况,他的母亲是不知道的。每次给母亲打电话,杨磊除了要钱外,都是报喜不报忧。

  就这样混到了高中毕业。参加From 7的University Bursary大学入学考试的时候,由于成绩平平,杨磊报考公立奥克兰大学的愿望落空,只考了新西兰一所普通私立大学,攻读金融专业。然而,由于金融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其学费相比其它的专业会贵出许多,一年生活费和学费大约得15万人民币,这样一来,杨磊感觉自己的经济负担更重了,压力更大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也得读出来,如果研究生没能力读,至少也得本科毕业。基于这样的想法,在杨磊因为学费的昂贵打退堂鼓意欲回国读大学的时候,李玉还是全力支持儿子读下来。2008年,因为李玉有着会计专业的高级职称,被一家企业看中,意欲高薪聘她。李玉权衡之下,为了儿子顺利完成学业,她放弃了做了将近20年的公务员职业,应聘到这家私企做财务管理工作。

  在母亲的全力支持和杨磊的不懈努力下,2010年,杨磊终于拿到了本科文凭。而这个时候,手拿本科文凭的杨磊,在新西兰碰了无数次求职的壁后,他才发现,自己那张耗时7年、弄得母亲负债累累、花重金打造的“海归”文凭,其含金量并非他们母子想得那么高。拿着那张文凭他去几家跨国大公司应聘,人家看也懒得看一眼便将他打发出了门,招聘主管说,不管你有着怎样的文凭,如果你没有工作经验一切将无从谈起。

  在新西兰求职不成,杨磊便萌生了回国发展的念头。他想,国外人才济济不好就业,也许国内的情况会好点,说不定回国后,自己的这张“海归”文凭会受到青睐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2010年9月,杨磊带着自己在大学时认识的女朋友,以一种荣归故里的心态,满怀憧憬地回了国。刚回国时的杨磊心高气傲,曾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非大城市不去。然而,经过一番求职的挫折后他才明白,国内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甚至比国外还糟。在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如他这样的“海归”,在国内一抓一大把,要想凭着这张含金量不高的文凭,觅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新西兰飞回国后,杨磊连家也没回,就直接飞往上海求职。同学都说那里遍地是黄金,杨磊想自己的将来就在这座城市发展,他的专业是金融学,这和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一致的,同时他也期待着上海能给他机遇。来上海一个星期后,杨磊投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份简历。在陆家嘴的高楼里,接待他的前台小姐当场回绝了杨磊,无论他如何恳求,前台小姐也没让他见到招聘主管。她说:“你没有在国外大公司工作的经验,甚至连正式的实习和兼职都没有,就是让你见到招聘主管也是白浪费时间,你不如趁早去别的公司看看。也许会有不注重工作经验的,但我们这个公司把关很严。”

  大城市求职不成,杨磊沮丧之下,便将求职的目标定在了省会城市。2011年初,杨磊携女友来到济南求职。在槐荫区租了间房子两个人安顿下来,开始求职。由于有了多次失败的教训,杨磊的姿态已经放低了不少。在2011年3月的一次面试中,用人单位问他薪资要求时,他只提了每月5000元,而最后用人单位还是挑选了一个国内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认为对方的工作经验更多,这让杨磊很是沮丧,开始怀疑自己花重金出国留学的价值。

  后来,杨磊和他的女朋友在济南前后找了几份工作,都因受不了紧张的工作节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而辞职。半年之后,两人就扔下房租还没到期的房子回了郯城老家。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