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拐点之惑:何时有个温暖的家?

  1200年前,著名爱国诗人杜甫望着自己被狂风肆虐过的茅屋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1200年后,无数人望着难懂的房市焦灼:“都市万家灯火,没有一盏属于我。”

  一个安居的梦,做了上千年,周而复始地耗尽一代代人的毕生精力。从没有一件事,像房子这样直接地与人生、与民生联系在一起。

  承受不起高房价,又死不了买房这条心,这就是多数中国人无奈的现状。房价涨到头了吧?该降了吧?出手?再等等?我们惴惴不安地在安居梦想和高房价的现实之间挣扎。

  一、追踪省会石家庄楼市变迁:从住房难到高房价

  1998年之前,中国百姓的住房大多数是单位分配的,主要拼职务、工龄,住房需求处于严重压抑状态,够住已经不错了。

  住房改革后,很多人依旧抱着单位分房的想法,也不大接受住房贷款,房产市场温吞吞的。2000年时,最贵的也不过3000元一平,有的只卖1300元一平。

  房改推广,福利分房已成绝响,单位集资建房也渐渐退出,住房自备成为必然趋势,房价开始快速增长。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价像打了鸡血,一路飚升。

  2008年,金融危机致使房价短暂地下跌,之后是持续地、大幅度地快速增涨。房子已成了比黄金更保值的硬通货,房子除了居住之外,成为平民百姓的一种被动理财方式。

  2011年,信贷紧缩,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二三线城市房价坚挺。

  二、房市4探

  “限”时代,拉得住房价吗?

  马亦敏43岁购房意愿:★★★

  我又开始看房子了,这样的事情我已经干了3回。

  第一次是10年前。丈夫通过公开招考已于3年前录入石家庄某局任职,而我一直在老家行唐,如何解决两地分居一直是我们的心头痛。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俩一咬牙:买房。先把我和儿子的户口落进石家庄,甭管我调入还是儿子上学都有了顺理成章的说辞。

  钱当然不够,我们办了3成按揭,除去首付背负20万元的债务。

  就这20万,差点儿把妈妈愁死:“这么多钱可咋还哪?按揭说得好听,其实就是银行和卖房子的把人按在地上,慢慢揭下一层皮来。你们年轻人真是胆大,怎么敢借这么多钱。”

  我也是没办法啊,除此之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我已经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总比恩爱夫妻分居两地强。

  我们很幸运,之后几年,公务员工资改革,丈夫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我调到石家庄一家培训机构,公司效益不错,准备背一辈子的贷款竟然用6年时间就还完了。

  2007年,我们动了再买一套房子的心思。公婆年事已高,老家医疗条件不好,不把他们放在眼前,怎么也放不下心。

  我们在附近找到一套60多平米的小户型,这两年房价涨得凶,别看房子小,总价却已经逼近了我们自住那一套,我们重又背上贷款,利率负担比上一次还重。不过这一次,却没人对我们自讨苦吃的行为表示惊讶,连“揭皮论”的妈妈都没异议:“买房比存钱合适多了,搭点利息就搭点利息,过几年房价能差出好几倍利息来。”

  今年之所以又想买房子,一来是因为儿子已经考上大学,结婚生子已近在眼前,给孩子置办一套婚房是传统习俗,我们也不能免俗;二来这两年通货膨胀实在吓人,手里的钱存一年贬一截,总得给它找个稳妥的去处,平民百姓想不出什么高明的投资理财方式,房子算是最简单可靠的了。

  我的第三套房看起来碰到了限购令的门板,但实际上根本构不成实质的阻碍,比如我们,用公婆的名字买就行了。至于有人猜测,限购令一再加码会拉低房价,我认为希望不大。如果真的认为它有用,那还真就得快出手,因为限购令都是有时限的,哪天解禁房价一准井喷,我可不想当那没味的垫背。

  真的,该买就买吧。

  时评:买房真的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头好”?其实我们自己也没弄清,一代代人都需要住房,为什么偏偏到我们这一代就出现了购房狂潮,让房价在不可承受的高位上久飞不落。

  限购令对房价,可能有辅助的调控作用,指望用它拉住房价,似乎又不那么容易。

  首套房首付利率上浮,“刚需族”伤不起

  董妍艳28岁购房意愿:★★★★★

  最近一段时间,我连做梦都是房子,沮丧得无以复加。

  恋爱6年,家里一直在催我们结婚。可结婚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我们想为未来的小家准备一个基本的物质基础,那就是房子。

  但这房价,真是让人崩溃。2009年初我们开始看房子,同事向我推荐谈固大街上一个城中村改造小区,户型确实不错,小区配套齐全,规模也大,两年后交房,均价3800元。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小户型,最小的两室也得近90平,摸摸兜,我俩黯然走出售楼部。

  尽管首付只要两成,房贷利率还可以享受7折优惠,8万元最基本的款项也足以让我们这两个刚刚工作两年的年轻人铩羽而归。

  以后3年,我俩一边继续关注房产市场一边拼命干活拼命挣钱,越看越着急。尽管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房价涨得更快,我们曾经看上的那套现在交房了,单价已经上升到了近7000元。

  眼看奔三,父母都急疯了,最佳生育期也快到上限,房子迟早要买,晚买不如早买,否则连下一代都要耽误了。

  我们最终选定了二环外1000米处的一座楼盘,精装修,每平米6200元,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已经是准现房,付12万首付款,两个月后就可以入住。

  我们交了订金,单等售楼处准备好购房文件和贷款手续后通知我们办手续。

  谁知道一周以后,售楼小姐给我们打来电话,不是催促我们办手续,而是告诉我们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他们的合作银行已下通知,首套房首付提至4成,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两成,让我们追加首付款,而且要快,因为银行房贷额度很紧,尤其到了年底,不抓紧的话能不能申请下来都不好说。

  我倒想追加,可是谁能告诉我,两个年轻人从哪弄那么大一笔钱去追加?

  买房梦再一次破灭,郁闷至极。真不明白,我们不过想有一套遮风挡雨的落脚之地,是最应该保护的住房“刚需族”,怎么那么多针对房地产商的调控政策全是“空调”,而这回调整却结结实实把我这种真正需要房子的人调控到了买得起房子的人之外,让人情何以堪?

  时评:首套房客户多为自住需求者,满足这部分需求是楼市调整的根本目标。现在,银行与开发商将房贷比例与支付比例上调,引发首套房贷款越来越难,本意也许是积极的,但即便是积极意义下的误伤,也让“刚需族”承受不起。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