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霞:从女囚犯到女老板

  求富心切,打工妹误入歧途锒铛入狱

  

  1973年3月,刘艳霞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由于生活所迫,她初中还没毕业,就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1990年,刘艳霞萌生了到外面打工致富的念头。年仅17岁的她直奔云南昆明,投靠在那儿做生意的表哥。表哥将她安排到一家饭店当服务员,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工资每月才200元。刚开始,刘艳霞并无什么怨言。但时间长了,她看到表哥经常游手好闲,却吃香喝辣自在得很,心里渐渐失衡。

  一天下班后,刘艳霞来到表哥住处,正碰上几个男人围着表哥要“货”。只见表哥从床底下掏出一包白色粉末状的东西,来人便递给他一大叠钞票,足足有5万元。

  顿时,刘艳霞看得眼花缭乱。她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赚这么多钱!表哥看出了刘艳霞的心思,趁机劝导她说:“表妹,天天做工挣不了大钱,要发财还得发横财。我这里还缺人手,你不如辞去饭店里的工作,来帮我送送货,保证你每年能赚10万元以上。”

  刘艳霞不知那些“货”是什么东西,只知道很赚钱,她心想,只要能赚钱就行,便满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刘艳霞按照表哥的吩咐,将一包“货”送到指定地点。回来时,表哥立即给了她1000元辛苦费。接到钱的那一刻,刘艳霞很激动,这笔钱相当于她在饭店干5个月的收入,而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赚了。从此,刘艳霞决心跟定表哥赚大钱。

  1991年农历大年三十将近,昆明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刘艳霞为了赚大钱,依然留在昆明替表哥送“货”。那天,刘艳霞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第二次去送“货”。到了约定地点,刘艳霞正准备拿出“货”,“你被逮捕了!”公安干警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事后,刘艳霞因涉嫌贩毒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判决后,刘艳霞被送到昆明市一所监狱服刑。她感到十分绝望,经常痛哭流涕。监狱领导劝导她:“你要努力改造,监狱是重塑人生的地方,对于积极改造的服刑人员,通往新生活的大门是永远敞开的。”在监狱领导的帮助与鼓励下,刘艳霞重新树起了生活的信心与勇气,积极改造,悔过自新,被减刑1年。

  

  出狱后为创业卧薪尝胆,最困难的时候曾流浪街头住过窝棚

  

  1993年2月,刘艳霞出狱回到家乡,心里十分痛苦。晚上,她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现在父母已白发苍苍,家徒四壁,难道我刘艳霞就这样受穷一辈子吗?不,我还这么年轻,应该有能力自立,创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正在这时,镇司法所所长李汉民找到了她,鼓励她振作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生活。在李所长的鼓励下,刘艳霞决心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来。

  没过几天,刘艳霞就到益阳去打工。刚开始,刘艳霞怎么也找不到事做,在益阳街头流浪了20多天。这期间,她白天曾跪在人前讨过残饭、剩菜;夜里睡过猪棚、桥洞、车站和码头。

  有一天,刘艳霞打听到不远的沅江市砍芦苇可以赚钱,便急忙赶去沅江。到了那里,她在江边用树枝、油毛毡和芦苇搭了个棚子,又找来一些砖头石块,在地上支起一口铁锅,就算是一个临时的家了。

  尽管砍芦苇相当辛苦,但刘艳霞依然觉得很快活,因为她一天能赚10块钱,并且慢慢有了积蓄。不久,刘艳霞用全部积蓄买了一辆人力车,白天砍芦苇,晚上将芦苇运到纸厂,一天下来,可赚30块钱。苦苦干了一年多,刘艳霞攒了上万元钱。她想,有这点本钱就可以经营些小生意了。

  1994年6月,刘艳霞来到邻近的桃江县。这里有一个铅锌矿冶炼厂,生产很红火。冶炼厂的矿石需要到千里之外的永兴县去采购,所以老是供不应求。

  刘艳霞得知这个信息后,马上取出自己用血汗挣来的1.2万元钱,赶赴永兴县进了两车铅锌矿。谁知,当她把矿石运到桃江冶炼厂后,质检员告诉她:“这些矿石质量不合格,你上了那些矿石骗子的当了!”

  1.2万元就这样白白地打了水漂,刘艳霞急得大哭了一场。

  

  由运沙石起家成为百万富姐后,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资80万元

  

  1995年年初,刘艳霞听说珠海要修建飞机场,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工程,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或许可以迎来自己事业的转折点。于是,她迅速到珠海实地了解情况,看机场工地有什么活可以干。她发现,工地用的沙石都被当地的老板分包了,但是他们的运力不足。刘艳霞灵机一动,有了主意:就干运沙石的活。

  当时,安化的个体运输户不少,但在当地没有多少活干,刘艳霞决定回去把他们组织起来到珠海跑运输。她先到信用社软磨硬泡贷了1.5万元款,并和珠海的一些沙石老板谈妥运输业务。然后,回安化组织了20辆大货车,取名为“湖南安化车队”,由她自己当包工头。经过3天3夜的长途奔波,车队到达珠海工地。刘艳霞的淘金梦,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刘艳霞的车队每运一方沙石可赚13元,但刚刚起步的日子异常艰难。为了节约开支,刘艳霞与工人们同吃一锅饭,都睡在地板上,出门跑业务她骑的是二手自行车。她手脚勤快,待人和善,一有空闲,又成了工地上的主妇,洗衣做饭什么都干。车队的司机很受感动,更加卖力干活;那些沙石老板觉得她是个实在人,放心地把运输业务交给她做。

  1年多过去了,刘艳霞的手头已有了20余万元的资金。这时,刘艳霞便自己当老板承包土方,实行爆破、运输、平地一条龙作业,每天的收入差不多可以翻一番。市场竞争的“皮鞭”抽打得刘艳霞如飞速旋转的陀螺,越转越快,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经过10余年打拼,刘艳霞的足迹遍布了珠海机场、拱北大桥、湾仔街道等30余个工地,她的工程队添置了2台价值130万元的大型挖土机,并积累了300余万元的资金。她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弱女子,成了事业有成的百万富姐。

  在珠海打拼的日子里,刘艳霞与同在这里创业的一个家具厂厂长李满初相识了。经过几年的交往,刘艳霞认定李满初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2008年国庆节,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刘艳霞虽然赚的都是血汗钱,但她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和贫困村民出手却十分大方。2003年10月,她捐款5万元,带领家乡的小青年把村中的一条羊肠小道改建成了3公里长的宽阔马路。

  2005年8月,家乡遭受特大水灾,刘艳霞立即汇去了3万元。村里建“希望小学”,她又捐了3万元。2007年9月,村里一个孩子考上北京科技大学,因为家庭贫困无法上学。刘艳霞得知情况后,立刻给他寄去了5000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