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汉花钱买来上百奖项

  “共和国诗勋”、“世界民间文艺巅峰人物”、“中国艺术飞天奖杰出贡献人物”、“中国书画界大师级人物”……人们可能无法想象,今年74岁的广西南宁退休工人老刘,是一名获得各类奖项超过百个的“文艺大师”,而且身兼“出版社社长”、“画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而8年来他为参加各类评奖活动花费了数万元。

  老刘的卧室既是他的书房也是荣誉室。走进这间2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只见书桌、书柜上摆满各种金灿灿的奖杯和形式各样的奖牌。

  老刘告诉记者,他每个月都能从邮局收到20封以上的参评邀请信件,这些奖项评选有的需要一些购书费用或者交纳会员费,多的几百、上千元,最少也要几十元。举办全国性大典,邀请您作为“荣誉贵宾”参会,会议费用须交2980元;聘您为“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主席”,须交纳终身会务费800元;邀请您参加国际艺术联展,并自动拥有国际艺术家协会中华区荣誉会籍,须交纳通联费1300元……

  记者通过老刘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多家评奖团体组织进行核实时,部分团体组织联系电话要么变成空号,要么欠费停机。记者通过国家民政部社会组织查询系统对“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中国传统文艺学会”等机构组织进行查询时,发现没有相关机构登记信息。

  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号称是北京《艺术品投资人物》的编委会,工作人表示,编委会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一旦典籍编纂工作完成,也就解散了。对于收费问题,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民间团体没有资金来源,搞活动收取一点费用很正常,如果参评人不愿意,可以不参评。”

  “荣誉评选背后有很多猫腻,一些人为了赚钱,专门做那些沽名钓誉者的生意,给人颁奖就像卖白菜。”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揭秘典籍编纂和荣誉评选背后的商业秘密。“当你真正参选,就会发现被冠以全国性名号的精装典籍,不过是一本本没有正规书号的印刷品。从一定意义上说,属于非法出版物。”

  业内人士介绍,很多荣誉评选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拍脑袋想出个类似“21世纪民间艺术传承大师”等听上去名头响亮,实际上“云里雾里”的名号,然后随便弄个组委会就可以向全国的艺术爱好者发出参评邀请。为了让这些评选活动具有迷惑性,有的组委会还会临时设计注册一家“官方网站”,在网上进行包装宣传。

  操办这样的评奖活动,利润从何而来?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花5万元向全国1万名文艺爱好者发出参评邀请,只需有1000人参评,每人收取50元评审费就能收回成本,“再加上获奖作品集的销售、奖品费用、荣誉会员会费等,组织方保证有赚不赔”。

  “有市场需求,就会有利润追逐者。”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可达认为,国家对各类荣誉评选等进行了严格规范,然而一些机构依然热衷于此,关键就在于有的评奖即使不靠谱也有大把人参与,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方要虚名,一方得实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