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湘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妈妈:她从小失去双腿,用板凳当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38年来,她用博大的爱心义务护理和扶养138个孤残儿童,给“妈妈”这个称谓注入了无私和崇高的内涵。她叫许月华,今年55岁,是湖南湘潭市福利院的一名编外护育员。
12岁孤儿不幸失去双腿,17岁为照顾孤残儿童她用凳子学会走路
许月华1956年出生在湖南湘潭板塘乡,刚满一岁时就失去了父亲。11岁时,死神又夺走了她的母亲。12岁那年,许月华在铁路上捡煤渣时,呼啸而来的火车夺去了她的双腿。
在医院,许月华昏迷了3天。醒来后,发现自己半截身子没有了,她痛哭不已,不止一次想到了死。正当她绝望的时候,政府给她减免了所有医疗费用。出院后,并不宽裕的乡亲们关心她的衣食住行,自发轮流来照顾她。在大家的帮助下,许月华渐渐长大了。从懂事起,她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要报答党和政府的恩,要回报乡亲们的情。
1973年,17岁的许月华被从农村接到了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了半个月,许月华就不安了。“周阿姨,我想帮福利院照看小孩。”福利院院长周瑞英来看望她时,她这样恳求。周院长吃了一惊:“月华,你是不是在说梦话啊?你要能自己走路,我就给你安排。”
“走路,走路”,许月华被这两个字搅得心乱如麻。她尝试过拄拐杖,但双腿全无,没有支撑点。想安假肢,因高位截肢,没有接合点。一天,福利院一位撑着凳子学走路的孤儿给了许月华启发:假如用两条凳子当腿,不就可以走路了吗?
那天晚上,等院里的孩子们都睡觉了,许月华拿着两条小板凳,爬到院子里,开始练习“走路”。她不敢到水泥地上去,那样声响太大,她怕吵醒孩子们。她选了一片泥土地练习,可那里凹凸不平,刚一开步,她就重重地摔了一跤。她爬上板凳,先把一条板凳往前移动,再全身用力,把身子挪到前移的板凳上。就这样,许月华“走出”了伤残后的“第一步”!接着,她又抓住板凳往前一移,身子也跟着用力向前,却因无法控制身体重心,翻进了旁边的沟里。她手指用力抠进泥土中,一步一步,从沟底爬上来,重新开始练习。
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一个多星期后,许月华的手掌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钻心地痛。
几个月过去了,许月华手上的血泡变成了厚茧,瘦弱的胳膊变得有力量了,她“走”得越来越远,“步子”越“走”越快。有一天,许月华用板凳“走”到院长办公室:“周阿姨,你看,我能走路了,给我事做呀!”周瑞英摸着许月华的手流泪了:“月华,我服了你了!”
从此,本来是福利院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保育员,成了福利院孩子们的“板凳妈妈”。
从开始用板凳“走路”到现在,许月华“走”坏了42对板凳,平均不到一年就“走”坏两条板凳。
她怀抱里的第一个孤儿如今已做了母亲,最多时她曾一人照料15个孤残婴幼儿
1974年的一个冬夜,一名先天唇腭裂的女婴被送到了福利院,院长给她取名“方胜利”。小胜利患重感冒并引发肺炎,必须专人重点照顾。可是,院里人手紧张,领导很发愁。“交给我吧!”小胜利成了许月华怀抱里的第一个孤儿。
给小胜利喂饭、喂水极其困难,稍不留心孩子就呛着了,许月华一勺一勺地小心喂奶喂药。小胜利的病好了,后来唇腭裂也被治愈。在许月华的精心照料下,小胜利长成健美的姑娘,现在做了母亲。“我能做妈妈,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全靠许妈妈。”如今,只要提起许月华,方胜利的眼里就涌出感激的泪花。
对孤儿社湘秋来说,许月华就是她的救命恩人。那年夏天,小湘秋因患肠道畸形转慢性肠炎、慢性痢疾住院。她不断地拉肚子,因为腹痛哭闹不止。福利院派了3个保育员去照顾,一天下来,都受不了那种苦,全哭着回来了。
许月华主动要求一个人到医院去陪护小湘秋,她抱起小湘秋,第一句话就是:“别哭了,妈妈来了。”白天,许月华把小湘秋抱在怀里打吊针。晚上,她搂着小湘秋在怀里过夜。小湘秋频繁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许月华身上。许月华总是先给小湘秋洗净身子,换上洁净的衣服,再轻轻哼着曲子哄着她睡下后,才清理自己身上的脏物。经过107天的治疗,小湘秋的病终于好了。
孤儿方进7岁那年,头上长了个大脓包,流血流脓,还散发恶心的气味。许月华到处寻医问药,终于,在一位老中医的指点下,她想方设法采集了好几味草药。每天清晨,她把又苦又涩的草药嚼成糜状,敷在方进清洗后的伤口上。一个多月后,方进的脓包奇迹般地消失了。从那以后,许月华常常用中草药为孩子们治病疗伤。因为常年用牙齿嚼中草药,她的牙齿坏了,经常发炎。
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她曾一人同时负责照料15个。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带孩子们在床上做游戏,给他们喂奶,常常忙得连自己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常常是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了,许月华悄悄起来,拿出织针和毛线,为孩子们织毛衣。没钱买毛线,她就去附近的棉纱厂领纱手套绞边,那时绞10双手套可以赚1角7分钱,还能剩下一小截纱线。
记不清多少个不眠之夜,数不清绞了多少双手套,许月华把挣来钱的一分一角攒起来,买回毛线,为孤儿们编织毛衣毛裤。绞手套剩下的纱线,她全都存着,一根根接上,为孩子织成衣裤、手套……多年来,许月华共为孩子们织了800多件毛衣毛裤,能装满满一货车了。
在福利院长大的孤儿,履历表“母亲”一栏填写的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
38年里,许月华带大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不变的只有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尽着爱心妈妈的责任。
1985年3月,许月华被湘潭市授予“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成为“感动湘潭的人物”。1987年7月,许月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刚进福利院那几年,许月华每月只有二三元的补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增加到17元。这些钱她舍不得自己花,都为孤儿们买了吃的、穿的、用的。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一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了几天医院,刚出院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那次,她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说是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