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敬孝为先”。古代先贤把“孝”视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古代育人的代表作《弟子规》的核心主张,就是强调“孝亲敬师”。“孝”成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无数海外游子不远万里回祖国大陆寻根祭祖,就是循着“孝”这条主脉而来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一年一度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自己的孝心,对“孝”做一番自我拷问。
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不能忘,是父母的精血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经历了“死去活来”的炼狱,待到我们呱呱落地,添人加口的生活重负压到了父母的肩头,他们辛勤劳作,为的是让我们吃饱穿暖。不能忘,是父母的谆谆教诲引导我们健康成长,脍炙人口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佳话,就生动地表现了自古至今中国母亲的良苦用心。不能忘,是父母省吃俭用,送我们走进课堂,接受知识的滋养,为了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父母用尽心机,尝尽世态炎凉。不能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能忘,父母为我们张罗婚姻大事,倾尽积蓄,付出辛劳,而当我们有了儿女,父母又进入了新一轮操劳。直到走到生命终点,他们还心怀对子孙的无尽牵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父母经天纬地的养育之恩,我们用尽世间最美好的语言,也表达不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可是,现在有的人一旦成名发达,就嫌父母土气;有的人官场上搞钻营奴颜婢膝,却对父母趾高气扬;有的人只顾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对父母的生活所需和疾病不闻不问;有的小两口如胶似漆,却冷落了爹娘。
作为子女,我们要经常盘点孝心,用实际行动尽孝补过,才对得住父母的养育之恩。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