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爱眼工程”的不法分子,将“公益”两个字钉在了耻辱柱上;宝宝们舔咬的玩具,生产原料竟然是医疗垃圾;个人信息被银行出售,结果是数十万元储蓄被划走……让人们沉重思考的是,晚会上被曝光的丧失诚信的经营者们,是否只是“冰山一角”?当黑幕被揭开,希望监管者们和全社会都能警醒。
“爱眼工程”丧尽爱心
“名义上是公益,该收钱时我们也不手软。”在3·15晚会播出的视频上,打着“中华学生爱眼工程”旗号的“工程理事长”刘金顺说。
“中华学生爱眼工程”是近几年活跃在全国很多县市的一项活动,在全国有上百个工作站。这样一个声势浩大、充满关爱色彩的公益项目,在刘金顺的口中,却频繁出现一个词:“慈善营销”。
“中华学生爱眼工程”吸纳各地的眼镜店加盟,这些眼镜店加盟后,在“中华学生爱眼工程”的安排下,就可以进入学校为学生做免费视力检查。一些视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得到爱眼工程捐助的价值260元、360元等面额不等的爱心捐赠卡,持这张卡可以到当地爱眼工程工作站免费兑换一副特殊的镜片。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因为慈善的名头,对此深信不疑。
其实,学生们得到的捐助镜片真实的价格只有30元左右,而在接受免费镜片的同时必须购买镜架,另外还被推销价格夸张的视力治疗仪等产品,眼镜店由此获得巨额利润。同时,所有眼镜店每年都被要求至少购买6万元“三亿康”公司的产品,而三亿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正是刘金顺的妻子。
记者向卫生部主管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核实,结果证实没有叫“中华学生爱眼工程”的项目,也没有叫“刘金顺”的工作人员。
麦当劳执行双重“标准”
3·15晚会对麦当劳后厨的“展现”让消费者大吃一惊。根据该公司“品质参考手册”的要求,生菜、黄瓜片、芝士片在操作台上的保存时间是2小时,薯条炸制后保存时间是7分钟,各种煎、炸肉制品制成放入保温箱后也规定了不同的保存时间。
这些精确到分钟的规定,是为了保证麦当劳食品的外观、口感和卫生质量,但真实情况究竟怎样呢?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麦当劳餐厅,肉制品经过油炸和煎烤制成后,工作人员将其放进两个保温箱中保存,同时按亮计时器。然而,当保温箱上的4个计时器都发出警报后,当班员工并没有将里面的肉制品取出扔掉,而是再次按亮计时器,也就是重新开始计时。
暗访记者发现,已经存放了4个多小时的芝士片开始发干发硬、颜色变深,但仍被员工用于制作早餐的吉士蛋汉堡。一批原本22时20分就该到期的香芋派,经过员工简单的一改,保质期就变成了23时20分。有时,员工甚至干脆直接将甜品派的包装更换成新的,重新写上时间待售。一个包装袋里的生牛肉饼不慎翻落地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又被放进袋子中备用。对此,一个员工的回答是:“油煎一下细菌就都死了,没事儿。”已经过期两天的东西,麦当劳员工的说法甚至是“那更得用了”!
家乐福以次充好、过期食品重装上市
位于郑州市花园路国贸360广场的家乐福店里,柴鸡的销售价格是11.98元,白条鸡的价格是6.98元,除了价格相差近一倍,外观并没有太大差异。下午3时,顾客不多,一位营业员趁机补货,此时,却发生了令人吃惊的一幕。
同一个大包装袋上写着“三黄鸡”的整鸡,在售货员摆上柜台时,却被人为分成了两种,个头小的被归类于柴鸡,个头大些的被归类于白条鸡。当柴鸡快卖完时,售货员就用这种方式补货,超市课长很明确地表示“柴鸡多少是咱们说了算”。
在生鲜区,肉类产品的外包装上都贴有标签。2月8日晚7时,记者购买了一盒鸡胗,用小剪刀在每一个鸡胗上都剪出3个小切口作为记号,之后返回家乐福超市,将这盒做了记号的鸡胗放在一个货柜上。
第二天,也就是2月9日早上,家乐福超市刚刚开门营业,记者便再次来到生鲜冷柜前。售货员告诉记者,这些鸡胗都是“今天刚包的”,都是新鲜的。记者将4盒鸡胗全部购买回来。逐个打开包装后,惊讶地发现带有记号的鸡胗分散在3盒包装当中。
除了鸡胗,每天晚上临近营业结束时,柜台里没卖掉的、保质期只有几天的盒装鲜肉产品,售货员会将其包装拆除,分类装袋,送到柜台后面的冷鲜库保存。第二天,早班的售货员会从冷鲜库中将这些肉取出,重新包装,重新打上包装日期;而一些保质期较长的羊肉卷之类的冷冻肉品,售货员每隔几天也要改换新的包装和标签。
多家银行工作人员泄密
2011年2月14日,家住上海浦东的陈小姐通过网银登录账户后,立刻惊呆了:原本存有4万多元的招商银行账户里,余额竟只剩下85元。同样的事情也降临到王小姐身上,原本存有1.5万元的招行卡里,莫名其妙地仅剩下了24元钱。
2011年2月下旬起,上海警方连续接到几十起报案,涉及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被盗金额最高达到233万元。
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在江西南昌将犯罪嫌疑人朱凯华抓获。起获赃物时,一个小小的U盘让警方大为震惊:里面储存着大量的个人资料及银行卡信息、个人征信报告等,正是借助这些信息,朱凯华筛选编排出最有可能的6位数密码。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在出售这么详细的个人信息呢?
胡斌,网名“夜光杯”,真实身份是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向朱凯华出售个人银行信息300多份。
曹晓军,网名“四一人生”,真实身份是中国工商银行武汉黄陂支行客户经理。仅他一人,通过中介向朱凯华出售个人征信报告多达2318份。
向朱凯华出售个人征信报告、银行卡信息的,还有中国农业银行无锡荣龙支行员工董某、中国工商银行福州鼓楼支行员工陈某。个人征信报告、银行卡信息,本属被严格保密的个人信息,在这些银行工作人员手中,却被以一份10元到几十元的低廉价格,大肆兜售。
上海罗维邓白氏倒卖1.5亿中高级客户信息
上海罗维邓白氏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直复营销服务的公司,通过发送短信、电子邮件、拨打电话、实名制邮寄印刷品等方式为客户进行广告营销。该公司在中国有8家分公司,自称掌握中国中高端消费者数据超过1.5亿条。
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比如这个人他叫什么,姓什么,学历什么的,区域,比如说北京地区、山东地区啊。”这些信息都有。他们还告诉记者:即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职务是企业主、高管,或者公务员处级以上,拥有高级住房,且有两套之类的,也能查出来。甚至要求有几十万元的存款,最近有过什么高端消费等情况,都可以筛选出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