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全国19个省市派出了一批批援疆干部。河北省邢台市援疆医生余文丽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杰出代表,她一肩扛起援疆重任,一肩支撑偏瘫丈夫,被誉为“最美援疆女医生”。
刚刚结束休假,余文丽从河北老家带着瘫痪的丈夫,又急匆匆地赶回了她的工作地——新疆若羌。
2012年3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闻讯后,亲切看望了余文丽和她的丈夫陈志强。
“家人都好吧?志强恢复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见到余文丽和陈志强,张春贤书记关切地问道。
“都挺好的,现在志强也在逐步恢复。我们没有困难,只有一个要求,希望组织不要给我们额外的照顾,不要给当地带来负担。”
“你一肩挑着家庭与亲情,一肩挑着责任与使命,非常不容易。”张春贤说,“新疆还有很多像若羌一样偏远的地区,这些地方的群众对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有很大的需求,特别是医疗方面,需要很多像你这样的好医生。你用行动向大家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践行了援疆干部的光荣使命,为全体干部作出了表率。”
张春贤叮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按其所需,给予余文丽帮助,同时要进一步关心关爱援疆干部,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宽松的环境,更好地发挥援疆干部人才的作用。
余文丽,一位河北援疆医生,带着病瘫的丈夫不远万里到若羌。她的一片真情大爱感动了燕赵大地,感动了天山南北。
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援疆脚步
夜幕降临了,下班时间已到,余文丽习惯性地到病房里又巡视了一圈,耐心地给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脱下白大褂,她急匆匆地向家里赶去。家里还有一位特殊的病人——半瘫痪的丈夫在等着她。
吃过简单的晚饭,她开始给丈夫做理疗,边按摩边讲若羌的新鲜事,小屋里不时传来夫妇俩爽朗的笑声。
凌晨两点,医院何医生打来电话:“一个维吾尔族高龄产妇胎盘滞留,情况危险,请你过来看看!”
余文丽二话没说,披上棉衣就出门了。
余文丽人如其名,文静秀丽。原是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的她,2011年3月5日作为河北省第六批援疆干部来到若羌县人民医院工作。可是,正当她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家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
4月2日早上10点,余文丽接到电话,丈夫陈志强在家中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要尽快手术治疗。听到这个消息,余文丽只觉得眼前发黑:“我当时腿都软了,感觉天塌下来了!”
回家的路是那样的漫长而令人焦灼,经过3天的长途跋涉,余文丽赶到邢台在手术通知单上签了字。然而,爱人已经错过了立体定位脑部手术的最佳抢救期。44岁的她一夜间愁白了头,她内疚自责,无法原谅自己。
在医院全力抢救和她的悉心照料下,14天后丈夫苏醒了,32天后丈夫的手脚也能微微地活动了,并且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为了不让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父母经受突如其来的打击,不影响儿子的学业,余文丽没有告诉他们实情,独自一人默默地承担着一切。
丈夫一天天好起来,生活能基本自理了,余文丽的假期也快结束了。是向组织申请留下来照顾爱人,还是继续返回新疆完成援疆任务,她的心情格外矛盾。细心的丈夫发现她心神不宁,故作轻松地说:“我没事了,你回去吧,我姐姐可以照顾我。援疆不能半途而废,明天我就送你走。”
“如果仅仅是个人的事,当时我真的不走了。但我代表的是河北援疆干部的形象,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把援疆任务完成,任务完成了心里才坦然。”余文丽回忆道。
5月15日,余文丽一步一回头、步履艰难地出了家门,提前5天回到了若羌。
带着半瘫痪丈夫重返援疆地
回到若羌后,余文丽又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家里发生的事她谁也没告诉。
每天晚上,她都要给丈夫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情况。丈夫总是宽慰她,不要担心,我恢复得很好。
夜深人静时,余文丽时常泪水涟涟,回想一家人的幸福时光:每天早上,爱人早早起床熬小米粥、烙饼子、炒青菜,然后叫她和儿子起来吃饭;爱人喜欢运动,热情好客,家里总是朋友不断。如今他生病了,自己却不能在身边陪伴,他过得快乐吗?他会怨我吗?……
去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一向坚强乐观的丈夫在电话中哭诉,姐姐年过半百,照顾他已力不从心。康复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右手连苹果也拿不住,右腿行走不便。余文丽心如刀绞。在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她毅然决定带半瘫痪丈夫来若羌。
从北京乘飞机到乌鲁大齐,又坐夜班车从乌鲁木齐到若羌,走了十几个小时,丈夫一米八几的个头,躺在班车的简易床上连腿都伸不直。陈志强幽默地说:“保持一个姿势,一挺就过去了!”
到达的当天是个星期六,本来邢台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要派车来接他们,余文丽为了让大家好好休息,没有告诉他们。“我是来援助别人的,不想麻烦别人。”早上7点,迎着初升的太阳,他们搀扶着走进了余文丽简陋的宿舍——他们在若羌的家。
“我带着爱人来新疆,顶着巨大的压力,亲戚朋友说,若羌县离邢台市太远,耽误最佳抢救期情有可原,但带着半瘫痪丈夫一同返回援疆,大家都不能理解和接受。幸亏有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我才坚定了完成援疆工作的信心。”
若羌县委副书记、邢台市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张彪多次到余文丽的宿舍看望,询问有没有困难要解决,并劝余文丽,如果家里确实困难脱不开身,可以申请提前回去,再派别的人来。余文丽总是说,家里的事她能处理好,不会影响援疆工作。
余文丽说:“这只是我的家事,不想让别人知道,也不想给组织提要求、添麻烦。带着爱人一起来就是想圆满完成援疆任务,给若羌人民一个交待。”
把医术毫无保留地传下来
余文丽是邢台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有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自她来若羌后,慕名到县医院找她看病的妇女络绎不绝。一批妇女的疾病在她的诊治下很快痊愈了。
“说真的,在这里当医生特别有成就感,因为这里的姐妹太需要我们了。”每当提起这一点余文丽都感到很自豪。
“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若羌人很淳朴,他们一旦信任你了,就像信任亲人一样。平时我走在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妇女跟我打招呼,有时候她们会朝我口袋里塞几颗红枣,就因为我为她们看过病。”余文丽说,有位患者叫茹仙古丽,生孩子大出血,病愈出院后,硬是送来一些水果。“这里的医院绝对没有送红包一说,这些少数民族姐妹是诚恳地感谢我才这样做的。”
若羌地处沙漠边缘,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医疗资源不仅硬件缺乏,医护人员也严重不足。“这里的农牧民孕妇、产妇医疗卫生常识比较缺乏,很多人明明已经临盆了,开始疼痛了,往往都忍着。实在熬不下去了才上医院,很多人把孩子生在路上、出租车上。还有,贫血的妇女很多,而且往往是重度贫血,但她们不把这当回事,经常碰到休克、心肌肥大的患者。我看了急得要命,反复劝说她们治疗。”余文丽对此感到非常着急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