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郊区奉贤,有这样一座漂亮的小洋房,蓝色的房顶、乳黄色的外墙,周围绿树成荫,大片草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儿童游乐设施,这里好像是一个童话世界。
2011年的大年夜,在这座洋房里摆了六桌年夜饭。几十个年龄参差不齐的孩童和六七个大人围坐在一起。这时,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端着菜进来了:“孩子们开饭啦。”孩子们开心地叫道:“爸爸,妈妈。”被孩子们叫做“爸爸”的中年人坐下后,端着酒杯,看着墙上的一幅年代有些久远的照片,心里默念:妈,又是一年过去了,我总算没有辜负您的重托……照片中的女子慈眉善目、面带微笑,仿佛正看着这一屋子的热闹、温馨……
为完成母亲的遗愿,开办儿童福利院
这里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上海广慈残疾儿童福利院,也是上海唯一一家民营的儿童福利院。被孩子们叫做爸妈的中年男女正是创办这家儿童福利院的夫妇俩——孙金耀和王秋萍。孙金耀是这家福利院的院长。儿童福利院是慈善机构,这里的孩子都是孤儿,而且不是身体有残疾就是智力有障碍。福利院也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没有盈利,只有靠不断地投钱进去才能维持下去。其他人或许很难明白,孙金耀为什么要开办儿童福利院。他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更多的心血。开办福利院12年来,他低调行事,几乎不接受采访,他既不为利也不为名,他为了什么呢?57岁的他,看上去有些苍老,穿着朴素得好像福利院里一个普通的员工,很难想像每月为了维持福利院的基本开销,他要付出7万余元,从他的穿着打扮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有钱人。
人做任何一件事总是有原因的,要坚持做一件事更需要动力或者信念。孙金耀的动力来自他的母亲。福利院餐厅里那幅照片中的女人正是孙金耀的母亲刘志勇。每次看到母亲的笑容,孙金耀就觉得母亲一直在看着他,默默支持着他。1998年,躺在病床上的刘志勇拉着儿子孙金耀的手:“一直以来我都有个心愿,就是开办一家儿童福利院。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能多帮一个是一个。生意要继续做,只有赚了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那样赚的钱才有意义。妈的这个心愿只有靠你来完成了。”那年刘志勇老人已经78岁高龄了。
孙金耀了解母亲的心愿,母亲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平凡的。刘志勇的父亲是大珠宝商,生意遍布海内外。在上世纪20年代,能把生意做到海外,绝不是一般的生意人。刘志勇是家中独女,从小生长在优越环境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她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在战争年代,她觉得最可怜的就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无依无靠。新中国成立后,刘志勇家的生意早已转移到了国外,她原本也可以远赴香港,但她没有。她跟宋庆龄女士是朋友,于是在国内追随宋庆龄从事慈善工作。办儿童福利院是她一辈子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
孙金耀双眼通红,母亲的想法早已在一点一滴中灌输给了他,他怎能不明白母亲的心,他点头答应了母亲的嘱托。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留下了一笔千万元的遗产作为慈善基金。这笔钱在十多年前算得上是一笔巨款,可要办一家儿童福利院又谈何容易。当时,孙金耀是上海市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他的妻子王秋萍经常往来于上海和香港,替他管理着家族传下来的珠宝生意,13岁的女儿学习优秀。一家人的日子可以说过得安逸、美满。要开办儿童福利院,就意味着家里原本的生活节奏将就此被打乱。孙金耀开始奔走于各个相关部门,一次又一次提出申请。由于个人开办儿童福利院没有先例,申请被一次次驳回。过去从来没有人申办不赚钱还要不断投钱进去的福利院。孙金耀没有放弃,申请终于被批准了。可是申请被批准后,孙金耀却又突然觉得有些茫然,这些钱该怎么有效地利用?孙金耀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三年陋室生活,福利院拔地而起
一大片比人还高的杂草,一间没有门窗的矮平房,这里是福利院最初的模样。为了寻找建儿童福利院适合的地点,孙金耀跑遍了上海的各个角落。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要省钱。一切都还刚刚起步,钱是有限的,用掉一笔就少一笔;其次,儿童福利院是要长久办下去的,所以不能借别人的房子,那样将来不稳定因素太多;最后,占地面积要大些,不仅能给孩子提供住的地方,还能给他们活动娱乐的空间,毕竟福利院是这些孩子长期生活的地方。最终,孙金耀买下了奉贤的这块5亩大的土地。奉贤区政府知道他是办福利院,很支持他,否则他也很难买到这块地。
面对这片地,孙金耀再次感到了力不从心。要在这里造房子,首先是要把这大片的杂草去除。请人除草需要钱,将来造房子更需要钱,孙金耀想能省就省,自己能做到的就自己做,这些钱以后要用在刀刃上。福利院所在的地方在郊区,坐公车从市区到福利院单程就需要两个小时,下车还要走半小时,而且公车每天下午4点后就没有了。孙金耀只能住在这里,这也意味着他不得不辞去让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那时正是夏天,破房子里没水没电,连门窗都没有。孙金耀用板凳、木板搭起了一张简易的大床,铺上席子,支起蚊帐,过起了农村生活。在这里,孙金耀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个第一次。到河边洗衣服,拿着水壶到隔壁人家借用井水当饮用水,用煤油炉煮方便面,最累的是钻进比人还高的杂草丛中除草,弯着腰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夜晚降临,小破屋里没有电,为了省钱,孙金耀连蜡烛都舍不得用,就用上了土办法,在一个小盘子里倒点煤油,把棉纱线浸在煤油里,点燃棉纱线,微弱的小火成了黑夜里唯一的光源。没有多余的钱请设计师,他就在这微弱的光源下规划着心目中的福利院,一一记录在草图上。屋前种上各种各样的果树,这样孩子们不但能看到花开,也能看到不同果实成长的过程。专门辟一块地作为蔬菜种植地,这样孩子们不但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也能节约开支。再建一间小屋,养些鸡鸭鹅。最重要的是,屋前要有一片草地供孩子们玩耍……看着屋外黑漆漆的一片,孙金耀的脑海中却是一片生气盎然的温暖画面。当时的孙金耀只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梦想,他不知道哪一天这些梦想才能为现实。
在奉贤住了一个多星期后,孙金耀回单位办理正式的离职手续。领导看到他,暗暗有些吃惊,怎么才不见这么短时间,孙金耀就像变了一个人,黑了,瘦了,手臂上满是蚊子包。“哎,可惜啊,我真的想留住你啊……”领导拍了一下孙金耀的肩膀无奈地叹了口气。领导也曾挽留孙金耀,希望他不要放弃自己的前途。可是孙金耀答应了母亲,不得不这么做。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