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少有人追问,是什么在决定态度?
南方如今会像北方一样的下雪。当天空飘落下第一片雪花时,时尚的男女青年在期待,在行动,几乎所有的公园绿地都成为了摄影的背景。对于南方来说,雪,永远就是一道难觅的风景。这就是南方人对雪的态度。但是当雪不再是昙花一现般的珍奇,而是每一天每一刻,就好像是2008年的那一场雪灾,有人在摔跤,有人在撞车,有人因为雪而误事,气象台将雪上升到蓝色预警时,没有人还会津津乐道雪是童话世界,可爱的雪、洁白的雪,风景的雪已经和台风没有什么两样。到了贫瘠的内地,雪竟然就是灾难的同义词。雪让南方的天变成了北方的天,但是南方的地仍旧是南方的地,南方的地承受不住北方的天。
雪不知人的态度,人却改变了对雪的态度;人对雪的态度改变,不是人要改变态度,而是雪从观赏性到妨碍性,改变了人的态度。雪的程度决定人对雪的态度。这不应该看作是人的功利。人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常常取决于程度。几十年前,人们将不夜城视作为城市的标准,但是当不夜城就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人们更钟情于乡村夜间的浑朴,不夜城等同于光污染;而在遥远的边塞内地,电灯甚至还是一个梦。生活的量变导致人的态度的质变。
自从玛丽莲·梦露主演《七年之痒》以来,七年似乎就成为两性关系、婚姻关系的一道水坝,看似平静的关系到了这一关口,总是有了点波浪。这七年的年限,基本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关系的程度积累。或许不是七年,但是总会有一段让人不再惬意的时。如果说蜜月时无间,那么之后就是克制,对对方某些习惯的承受力渐渐达到了饱和达到了极限。于是有人纠缠,有人妥协,有人退出,有人言和。很难说哪一种态度是对是错,因为每个人面对的程度不一样。婚姻专家总是以教科书的普遍理论教育劝解当事人,其实普遍的理论忽略的是程度,程度只有当事人自己明白。
程度在改变人的态度,程度也在考验人的态度,程度在催生人的态度。乃至于某一种让人钦佩的态度,也不是与生俱来,只是因为渐变的程度决定了一种态度的滋生。有一位白领丽人,完全偶然地结识了一位盲童,她真的只是怜惜这个盲孩子,这个盲孩子也只是夜里有意无意地给她拉了拉被子,她却从此割舍不了对这个孩子的感情,一直到为了助养这个盲孩子而结婚。这一个态度的形成就在于她和盲孩子的感情程度从量变到了质变。本期的《以妈妈的名义对一个弃儿的承诺》,让人领略什么叫做情到深处,深处就是程度。程度就是让一个人面对某种状态融入或者分离。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