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女博士颤巍巍的求学求职路

  招聘会的现场,她坐在一家软件公司的摊位前接受面试,这是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月薪2500元,谈得还不错,人家对她的专业知识比较满意。最后,当她礼貌地站起身接住对方递来的名片时,人家被她那双抖个不停的双手吓到了,快速扫了一眼简历,那条“因脑瘫行动略有不便”的叙述特别的醒目,他很惊讶地问:“你是脑瘫?”她点了点头。“你还是数学系博士?”“对的。”她再次肯定地回答。“脑瘫”和“博士”,这是多么出乎意料的身份组合。

  

  脑瘫的女孩考试第一名

  

  1981年,沈婷婷出生在上海,她的父母都是知青,在安徽一所中学当老师。因为担心当地的医疗水平不够,母亲特意赶到上海一所很有名的妇产科医院生产,想不到的是,她遇上了难产,婷婷生下来的时候严重窒息,抢救了十多天才转危为安。沈婷婷的名字里包含了“婷婷玉立”的意思,父母希望她能因祸得福,长大后做个健健康康、婷婷玉立的女孩。可是,命运偏偏爱作弄人。

  沈婷婷3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路,手上也抓不住东西,肢体行动很不协调。那段时间,父亲不幸患上了胃癌,母亲每天都忙着照顾他,等到某天缓过劲来,带着婷婷去看病的时候,医生很确定地告诉她:“这小孩得的是脑瘫。”“脑瘫?”母亲完全不敢相信,她说:“我的孩子很乖,很聪明,怎么会是脑瘫呢?”很多人一听到脑瘫就会联想到智障,其实这并不正确,大脑的功能区域分为好几个部分,一个部分受损并不会影响所有的功能。医生解释说,这可能和婷婷出生时的窒息有关,因为缺氧,她的小脑受到了损伤,造成了运动神经的失调,这使得她的行动会有障碍,“幸运的是她的智力不会受到影响。”好端端的一个孩子,就因为难产,变成了一个脑瘫患者,这么不幸的一件事,竟然还有幸运的地方?婷婷的父母说什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从那以后,母亲天天带着婷婷去看病,只要听别人说“有点希望”的方法就一个个试,这次做针灸,下次做电疗,再下次看中医……父亲还发明了一些练手劲的活,从拣绿豆,到捏橡皮圈,天天帮助婷婷练习。终于有一天,当婷婷双手挣脱栏杆,独立走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父母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可是,现实并不会因为人们强烈美好的愿望而改变,脑瘫终究是个治不好的病。几年治疗下来,婷婷虽然学会了走路,能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但和正常的孩子相比还是差很远。她的个子比同龄孩子矮小很多,走路的时候双脚有高低一瘸一拐的,走不快也走不长,更别说奔跑。她的双手还会不受控制的抖动,拿什么东西都很吃力,容易打翻掉地上。随着婷婷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之前她已经错过了托儿所和幼儿园,整个童年没有一个小伙伴,现在,她是否还要错过小学呢?

  7岁那年,婷婷看到同岁的堂哥背着书包上学了,她再也忍不住了,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我不能上学?我也要上学!”妈妈难过地哭了。关于上学的事情,他们夫妇俩有过考虑,像婷婷这种情况,很多正常的小学都不愿意收她,能去的只有特殊学校,可是特殊学校里的孩子大多都是智障,如果让婷婷和他们在一起学习,等于是浪费时间……爸爸想了想安慰她说:“你身体不好,就在家里念书吧,爸爸妈妈教你。”婷婷听了很不高兴,说什么也不肯妥协,天天吵着要去上学。第二年开学前,爸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婷婷找到了家附近一所小学,在他强烈的请求下,校长提出让婷婷先做一个入学的智力测试,结果婷婷很轻松地就通过了。看到这个情况,校长说:“那就先试读一年看看,跟得上就跟。”就是这句“跟得上就跟”,开启了沈婷婷的求学大门,谁都想不到,她就这样跟着跟着,在20年后,领先了大多数的同学,成为了一个博士。

  虽然晚上学一年,沈婷婷还是高兴极了,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第一天下课的时候,她来不及等父亲来接,就和刚认识的同学们一起回家了,一路上有说有笑的。父亲远远跟在他们的身后,看到女儿娇小的背影,在同学们的护送下,走得很坚定、很自信,他有种莫名的感动,女儿一下子长大了,她有能力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一年很快过去了,在期末的考试中,沈婷婷的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一名,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一个脑瘫孩子怎么会考第一名呢?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既然如此,沈婷婷当然应该留在学校继续上学。

  很多事情,我们觉得挺容易的,对脑瘫的人来说是那么难。从一年级开始,婷婷每天做作业要到晚上九十点,因为对她来说,写字是件特别困难的事。她的右手抖得很厉害,几乎不能握笔,只能用左手写字。小时候用的铅笔,笔头都削得尖尖的,稍一用力,纸头就被戳破了,可是如果不用力的话,她就控制不了手的抖动,握不住笔。那个时候,婷婷交出来的作业本总是“千疮百孔”的,而且还没人认得出她写的字。为了练字,婷婷不知写了多少张纸,用完多少支笔,时间长了,手指磨出了泡,再继续写,泡磨破了,血水和着汗水浸湿了本子,本子干了,字迹渐渐清晰了起来,手指上也磨出了老茧。到后来,她的字虽然写得还不太好,但一笔一画很工整,别人都能辨认出来。当然,写字速度还是很慢,别人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她要写两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每一次的升学都很艰难

  

  很多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就好像脑瘫这个病,如果是智障,就不会有很多认知,无所谓痛苦,可是沈婷婷并不是智障,总有一天得面对它。

  五年级的时候,沈婷婷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让她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材料。“你可以写写患脑瘫后,如何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经历。”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沈婷婷看了一些关于脑瘫的资料,这是她第一次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在这以前,她一直以为自己是身体不好,父母为了鼓励她做物理治疗,也常说:“等你过两年长大了,会慢慢好起来的。”如今,严酷的现实摆在了她的眼前,脑瘫这个病根本就治不好,她永远不可能“婷婷玉立”。那段时间,她的心里落寞极了,“三好学生”的荣誉也没有让她提起精神,她宁愿自己是个普通的学生,而不是一个身患脑瘫自强不息的学生。父亲看出了女儿的心思,特意去书店买了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在女儿的书桌上。婷婷看了以后果然深受启发,小小的内心里再次生出了希望。

  转眼到了小学毕业的升学考,沈婷婷有点紧张,她的写字速度还是很慢,语文考试的时候,作文总写不完。还好,校长通情达理,破例多给了她20分钟,让她顺利完成了考试。这么多年过去了,说起最感激的人,沈婷婷总忘不了校长,“如果不是他当初的决定,我很可能就过不了这个门槛。”

  进入初中之后,沈婷婷每天都是父亲用自行车推来上学,不知情的同学看着都觉得怪。当时,刚好有一个调皮的男生知道了婷婷的病情,有一次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答错了,老师批评他,他望着邻座的婷婷,用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说:“脑瘫,我脑瘫,行了吧?”全班的同学都哄堂大笑。这件事情对婷婷的自尊心打击很大,第二天,她说什么也不肯去上课了。父亲知道后,很认真地和她谈了一次话。他说:“婷儿,你知道吗,爸爸的胃已经切除的差不多,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或许挺不下去了,现在我们谁都得站直了,不能趴下。没有胃不要紧,我们有不屈的精神,脑瘫又能怎样呢?只要我们灵魂不瘫,就没有什么能将我们打倒的。”后来,父亲还给她讲了霍金的故事,他说,霍金全身只有一根指头能动,仍然成为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爸爸失望的。”沈婷婷坚定地点了点头。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