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后,拍婚纱照已经成为了时髦的年轻人在结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项目了,拍结婚照被视为一种时尚和文明。起初的时候,因为要顾及长辈的想法,所以拍的都是中式结婚照,新郎新娘看上去还都不太自然。渐渐地,西风东渐,拍的婚纱照也变了。
那时最流行的是“西服中装”的结婚照,即新娘穿漂亮的西式白色婚纱,新郎穿马褂与棉裙。当时上海滩闹市中心的宁波路(587号)广西路口上有一家雪怀照相馆,以专拍照婚照、仕女照而闻名遐迩。雪怀照相馆的老板大有来头,他叫林雪怀,是美女电影明星胡蝶的第一任丈夫,特别喜欢书画和摄影。雪怀照相馆内设有结婚礼服部,备有许多漂亮的各式婚纱礼服,并配设有结婚照、艺术照、合家欢照等多个摄影棚,而且全部采用电光摄影,在拍照过程中采用顺光、背景光、轮廓光、三角光等高难度用光方法拍照,使拍出来的照片层次清晰,立体感强。
这张结婚照(图一)拍摄于1924年2月20日,身穿长袍马褂的新郎名叫朱维善,是宁波路上一家五金商店的老板。身穿白色婚纱、手捧花束的新娘叫戚福珍,是一位大家闺秀。婚礼当天上午,朱维善先用扎彩的花车在一片吹吹打打中到女方家把新娘接上。插一句说,当时年轻人办婚礼也已经越来越西化了。模式像西洋婚礼那样,在婚典上备有证书,证书上有新郎新娘姓名及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以示婚礼的隆重和合法性。婚礼还必须由证婚人宣读证婚词,其后再有介绍人、男女嘉宾代表发表祝贺颂词,主婚人宣读训词,最后来宾同唱文明婚礼歌。不过,有些地方还是保持着传统的婚礼习俗:如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大花车的前面是西洋乐队的吹吹打打,花车的后面却是传统的民间艺人在热热闹闹地敲锣打鼓和大小喇叭吹个不停,可谓是中西合璧。
朱维善接到新娘后,到宁波路上的雪怀照相馆拍结婚照。新娘戚福珍拍照时换上了照相馆里最隆重的一袭婚纱,有洁白的长拖和披纱,新郎朱维善则换穿了中式长袍马褂,这是中国男子最标准的着装,以区别东方华人男子与西方洋人男子的不同打扮。说明我们不步洋人后尘,保持中华文化的元素,保持民族特色。
我们可以从照片中看到那时雪怀照相馆的用光和拍照水平已不在洋摄影师之下(图二),尤其是照片中出现在新娘新郎后面那一轮发白的圆光,就是摄影师采用了背景光拍摄才会出现的光亮,这在起到美化照片作用外,更呈现了三维空间,使照片有了空间感、立体感、层次感,成为了经典作品。当时拍结婚照通常是三到四张,新郎新娘站着一张、坐着一张及新娘单独一张,还有一张是新娘穿上中式的服装与新郎坐着的半身照,以保持民族打扮的特色。
据朱维善后来回忆说,当时拍四张结婚照共花掉了三块半大洋钱,能让那时的普通五口之家舒适地过一个半月的日子,相等于现在五六千块一套的结婚照价格。因而,那时只有有钱人家才会拍结婚照。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