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的好习惯,是保持牙齿健康的重要手段。刷牙看似简单,仔细一想却觉得问题不少。最经典的一个,到底应该是起床后就刷牙,还是早饭后再刷牙?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一些牙齿的知识。
用来撕咬、咀嚼的牙齿,容易遭受细菌的困扰。它们会形成牙菌斑,牢固地占据在牙齿表面上。如果不及时清除牙菌斑,便可能导致龋齿或牙周病,这不仅损坏牙齿基本功能,还会引起口臭等不雅。关键之处是,漱口或咀嚼口香糖,压根无法清除它们,只有靠机械摩擦——也就是用牙刷来反复刷洗。
按照美国牙科协会的建议,成人每日应至少刷牙两次,分别是睡前与晨起。大部分人的刷牙习惯,也正是这个节奏。试想一下,如果睡前不刷牙,牙菌斑便会安然享受一个整夜的繁衍时间,进而在次日晨起时达到数量的高峰。因此,睡前刷牙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留在口腔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不给他们生的希望。晨起后的刷牙,则是尽快清除繁殖了一整夜的细菌。
总之,刷牙就是利用牙膏里的摩擦剂,在牙齿表面反复摩擦,起到清除牙菌斑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刷牙是与牙菌斑“斗智斗勇”的过程。在白天的时光里,人们依然进食、喝水、漱口,也无法完全避免牙菌斑的繁衍。那么,在一顿正餐前后,是否应该刷牙呢?
第一,对早餐而言,最好是餐前刷牙。对午晚餐而言,没有必要餐前刷牙。餐前刷牙,也就是晨起后刷牙,主要是清除睡眠时滋生繁衍的细菌。如果正餐间没有进食零食、水果的习惯,就无需过于积极的午晚餐前刷牙。
第二,条件允许的话,每顿餐后均应刷牙。原因在于,餐后刷牙能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减少牙菌斑的“食物来源”,更是直接对牙菌斑的破坏。不过,如果正餐里的产酸食物较多的话,如橙汁、高糖食物及碳酸饮料等,饭后刷牙应至少延迟30分钟。此外,饮用碳酸饮料时使用吸管,可减少牙齿与饮料的接触时间,减少对牙釉质的破坏。
理由在于,食物产生的酸性成分,会降低口腔内pH值,进而使牙釉质变软。因此,饭后立刻刷牙会使本就变软的牙釉质受到进一步损害。正确的做法是,饭后可使用弱碱性的漱口水,使口腔环境偏中性。
知道了何时刷牙,更应了解如何刷牙。目前,大多推荐偏软型刷毛的牙刷。过硬的刷毛,清除牙菌斑“很给力”,也不可避免地对牙釉质损伤过大。正确的刷牙方式,则显得更为重要。简单点说,刷牙绝非每天晨起、晚睡的例行公事,而是一项重要卫生工作。
按照美国牙科协会的推荐,人们应该选择巴氏刷牙法。这种方法又称作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能有效清除牙龈边缘及龈沟内的牙菌斑。其具体做法是,使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并将刷毛指向牙根。然后,按压牙刷使刷毛进入牙齿与牙龈交界区域。如此以来,部分刷毛进入龈沟,部分铺在牙龈边缘上,还能进入相邻的牙间隙中。轻柔用力,将牙刷头在此位置上进行短距离的颤抖(10次,每次移动1毫米,每次刷2至3颗牙齿)。如此反复交替,直至将所有牙齿刷完。
如果您觉得上述的文字的描述或许有些繁琐,不妨上网搜索“巴氏刷牙法”,就会找到许多直观的视频。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