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有公式

  如果看看历史书籍和历史纪录片,常常会为自己生逢其时而沾沾自喜。比起百十年前的男男女女,确确实实地,现在的人要美丽得多。惜秦皇汉武,即使是嫔妃之类,芙蓉姐姐之流便足以将她们羞死,更不必说迷倒了众多“成功男士”的郭美美之女流。即便是在马路上随意走走,美女就是一大把一大把。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营养会使人长高长肉长寿,却不会使人美丽,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面貌的进化,但是,美丽、性感、有形有款,有酷有靓,一定连老祖宗都自叹弗如啊。

  普遍的意见认同于现在的人善于打扮自己,美化自己,因为现在的人视野开阔,不像古人那么孤陋寡闻,四海翻腾时尚同步,五洲震荡美丽相约,美丽有了国际统一版本的教科书,模特儿和明星就是榜样,他们任何有关美丽的传教,比联合国秘书长的游说还管用,此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美丽不再仅仅是一小部分美人的密笈,更是极大多数不够美丽的人追求美丽的必修课。就好像拍结婚照,再不必担心一笑一颦有什么不妥,有摄影师的的拗造型,拍出来的效果简直就像是明星的范儿。

  美丽成为必修课,会有两个反向的悸动,一个悸动是自己崇尚美丽有了方向,美丽度提升了;另一个悸动,也是反向的悸动是越挖掘美丽,越觉得自己不够美丽,美丽简直是湿热的天气,气压低得呼吸都不顺,恰如庄子所说“观于沧海,乃知尔丑”,知道美丽,才知道自己不美丽。德国心理学家们组织了一次“美丽核查计划”后发现,人们对美丽的认识正处于危险之中,正一步步沦为虚拟美丽的受害者。美学家们给男男女女设计了美仑美奂的面孔、体形、三围、肤色作为楷模,身体的每一处细节都有数学意义上的参数,比如两个鼻翼的扇面弧度、半径、鼻翼和鼻尖的最佳切入角,两个鼻翼和鼻梁间的虚线应该如何让添加……所涉及到的高等数学,一点不比飞船飞机的设计要求简单。这样的功课当然越做越上瘾,却也越做心里越没底。够得上美丽的标准,似有似无,越来越像是一条虚线。现在的人比任何时候都美丽,但是现在的人比任何时候都担心自己不美丽,而且越是讲究美丽的人就越是有被美丽抛弃的心理阴影。

  必修课修过了,似乎很出色,就像好学生作过功课的练习本,娟秀而整齐划一,只是互相之间越来越少区别,为了张扬个性而去美丽,因为学习的是相同的榜样,于是学习的结果是美丽在增加,个性在消失。

  每一种流行的美丽,能够成为流行,当然非常不容易,但是一旦流行,生命也就由盛转衰。1998年足球世界杯的时候,有一辆老爷车一直开到天安门广场作秀,没多少中国人知道它的来历和身价,这辆车咖啡色的车身上写着“路易威登”,当时中国人还不太熟知LV,不知道路易威登才是LV的中文全称。显然LV是成功的,因为在10年不到的时间里,LV已经在白领中占有了最高的流行比率,上下班的时分,想要在地铁里不看到LV都难,连农民工兄弟姐妹也用上了冒牌的LV。LV的营销是成功了,拥有它的白领却不再有个性。这是LV给中国白领教授了LV进修课之后带来的后果。

  也比如宜家,当全世界像随意地喜欢麦当劳一样喜欢宜家的时候,当醉心的宜家个性化风格成为共识,而同时所有喜欢宜家的人都坚持说自己钟情宜家就是钟情它的个性的时候,个性已经悄悄地和普及划上了等号。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女性的脸庞有了新的审美标准:锥子脸,大约是从范冰冰领衔开始,小明星纷纷效尤,小白领也是一张一张自拍照模仿,当千万个相同的个性扎堆的时候,锥子脸的个性已经普及为新的共性。没办法,时尚和美丽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少数摆脱多数、多数再追逐少数的游戏。添加一条虚线,而后擦去一条虚线,循环往复。

  锥子脸一定不会是每一个女人都会去人为打造,但是更多的流行,就像一个公式一样,几乎所有人都会去学习这个公式,适应这一个公式。在公共场合,会发现这一个城市女人的套用美丽公式的结果。如今这个城市女性的美丽似乎是在走性感加奢华的路线,夏天的深V领和热裤极其普遍,妆容也是向性感明星靠拢,再加上上好的包、首饰等等,好像这就是上海这一座国际大都市的女人范儿。为了寻找答案,我在东京街头特意观察了当地女人的人打扮。东京女人们也有相似的风格,不过她们走的是温婉路线,绝少吊带衫,并且更少名牌,低语细声,眼神谦和,手势也是小巧,一看就是东京女人,无愧于国际时尚之都的名号。

  反观本地,那么多的性感奢华女人,像模特一样的艳丽,却是看不出上海女人的风格在哪里。是公式问题,还是品味问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