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吃饭。
早餐,午餐,晚餐。
可是我们每天吃饭的心情,环境,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一餐饭,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天,一位朋友无意中谈起,这两年多来,他每周都会带着自己的父母出去吃顿饭,这令我心生敬佩,于是很想要多问问几个人:你会去吃特别的饭吗,你为什么要吃这顿饭?
问过的人,涉及不同城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有全职主妇,一日三餐为家人料理饭菜;有年轻女生,怀念着和闺蜜一起吃吃喝喝的快乐时光;有远在他乡的孩子,每年的团圆饭是心中最温暖的牵挂,当然还有那位为了给年迈的父母一点幸福时光而每天带他们出去吃饭的朋友……
我们吃这顿饭,有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思念,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滋味。
每个周末,安静地吃顿饭
小染,上班族
2013年12月底,我的单身朋友来家里做客。那是周六中午,我下厨做了几道菜,我们一起吃饭,他说,好久没吃到这么家常的饭菜了。我也感慨,其实我俩每周只有这么一天,好好吃顿饭。
这顿饭,并不是多么丰盛异常,也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只是,我们需要比较多一点的时间,比较闲一点的心情,吃一顿安静的饭。
周六的上午,我会带着孩子到小区门口的市场买菜,新鲜的蔬菜,肉,水果,新开的那家牛羊肉店很好,不掺水,又新鲜,我最近很爱光顾。有时候,我会炖鲫鱼汤,全家人喝得暖暖的;也会做莲藕炖排骨,网上学到的,据说是湖北人的做法,好吃极了;还有时候,就是水煮羊肉片,再加上一两道时令青菜,就是温暖舒适的一餐。
作为上班族,尤其是有了孩子的上班族,属于我们的时间,少之又少。
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匆匆忙忙离开家去上班,中午先生在餐厅解决,我在单位附近打游击;晚上回到家,至少已经七八点,路上买一点熟食、馒头,回家炒一个青菜,偶尔冰箱里有剩菜,微波炉里转一圈,就是一顿饭。母亲有一次到我家,看到萧瑟的厨房,由衷地心疼,后来每次回娘家吃饭,都会给我们打包一些吃的带回来。喔,还有时候,实在太累太懒了,就在外面找家馆子吃了——大部分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的状态。
所以,周末这顿饭,是我们小家庭里唯一正式的一顿饭。这一天,孩子从姥姥家回到自己家,上班的我们也终于放下疲惫,可以安静地闲适坐在自家餐桌前,吃一顿饭,聊一聊天。说是三个人的午餐,往往都是我和先生在吃,调皮的孩子一会儿跑过来吃一口,一会儿跑去玩一会儿,再一会儿又来,冲我们周末的这一餐饭,大约也算得上是最好的时光了。
带着爸妈出去吃顿饭
方言,济南,电台主持人
我工作特别忙,事儿特别多,一天到晚都忙忙碌碌的,回家看望两位老人的时间很少。
大约两年前,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的父母老了。他们不再是我心里面有精力有力气有兴趣有爱好有自己的生活的父母了,他们渐渐跟社会脱节了,没有什么社交活动了,最多就是下楼拿报纸的时候跟邻居聊几句天,我打电话回去,他们跟我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甚至,电视成了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新闻联播》成了父亲的精神支柱……
我想,父母老了,我应该多陪陪他们了。
老人六七十岁的时候,不是真的老。在他们75岁之前,我经常带他们出去玩,那时候他们有精力也有兴致,但是后来就不行了。我们去商场,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消费欲望了,很不情愿地跟着去看看,看了也就看了,若是想要给他们买点东西,他们会真的不高兴。
最后我想到了,吃饭。
有个周末,我提前打电话:“明天我带你们出去吃饭啊!”老人的第一反应是,在家里自己做了吃不就行了吗?我跟他们解释:“那不一样!出去吃个饭,来回的路上你们可以看看风景,而且不同的餐厅,装修风格,饭菜口味都不一样,咱们都尝尝看,多好!”最后,两位老人“勉为其难”地跟着我出来了。
最开始,我带他们去吃自助餐,省事儿。吃了几回之后,他俩不乐意了,说吃来吃去都差不多。我就开始琢磨带他们去不同的餐厅——带老人吃饭,是个挺麻烦的事儿,他们口味比较刁钻,我父母偏爱鲁菜,不吃辣,不吃西餐,吃不惯有点甜的粤菜,也不喜欢江浙那种粘糕之类不好消化的食物。我就按照这些大大小小的标准筛选,到处跟朋友打听好的餐厅。
每次带他们去吃饭之前,我都会提前想好地方,甚至会去提前试吃一下,看看有没有适合他们的菜品,然后再带他们去,基本上都会吃得不错,他们开心,我也高兴。
我父亲这个人很固执,年纪大了尤其如此,为了吃饭这事儿还跟我发过火。后来呢,我发现我可以从别的角度去影响他,他很小的时候,就从老家来到了济南,对一些老建筑物特别有感情,这些年城市建设快,好多老建筑物都销声匿迹了,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也渐渐改作他用。于是,我就特意带他去一些老建筑物改造的餐厅,比如,小广寒。
小广寒是济南第一家电影院,改成了电影主题餐厅。我带着父亲去了,他一看就知道了:“这是原来省工会的旧址,我有个哥们在这里,以前我老来玩!”那种怀旧的气氛,让他觉得很亲切,吃饭的时候一直在跟我们说从前的事儿,我听着都新鲜,觉得特别好。
跟其他的老人一样,我父母最开始也不习惯出来吃饭。但是慢慢地,受到我的影响,不再那么反对,而且发现了儿子的真诚,也就形成了一种乐趣。
周末带父母吃顿饭,从最初的无心到现在的有心,也成了他们心头的一桩大事儿。我估摸着,每到了周五,他们就会念叨:这周儿子会带咱们去哪里吃呢?
到现在,这件事有了小小的仪式感,吃饭,成了我们之间的亲情纽带,坚韧,温暖,把我们系在了一起。
团圆饭是最温暖的期待
小睿,白领
对我和家人来说,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一顿饭,是年三十中午的团圆饭。
我姥姥姥爷家子女很多,一大家子差不多二十口人,每到过年,一大家人都要聚在德州,进行我们的传统项目:
腊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是炸藕合和炸丸子的日子,有时候还炸一种酥果子,特别好吃。下厨的主要是我妈妈和姨妈,其他人打下手。那天的晚饭,我们会在一起吃。
炸藕合第二天,早饭一定是胡辣汤,用前一天炸藕合的油和藕合来做,很香。
年三十儿中午,所有人都聚在姥姥姥爷家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大家都会帮忙做,主力还是姨妈和妈妈。这顿饭,是我们一家人一年里最大的牵挂,对我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年味,我们互相敬酒,说一下各自的愿望,也有时候,会说说某个人这一年的进步,以及新一年的期望,其乐融融。我的记忆里,前些年的时候,姥爷会下厨做炖菜,特别好吃。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