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马识途,硬汉相惜《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上映4周后,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冲破6.5亿大关,成为今年最给力的贺岁片。面对媒体,导演姜文恭敬地说:“非常感谢马老,是他让我的‘子弹’飞出了膛!”谁有这般魅力,竟能让这位傲骨嶙嶙的银幕硬汉如此谦虚?

  

  英雄相惜,传奇作家为影帝选“子弹”

  

  在电影圈里,曾三次荣获“影帝”称号的姜文才气十足,霸气外露。令投资方尴尬的是,姜文的片子总是叫好不叫座。2008年初,投资方再次给姜文砸钱时,就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拍一部让人看得懂的片子吧”。姜文胸有成竹地笑了:“没问题!”

  原来,姜文刚看完马识途的《夜谭十记》,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一心想把里面的故事搬上银幕。

  2008年7月,姜文与《让子弹飞》的制片人马珂来到成都,他们拎着水果、捧着鲜花,敲开了四川作家马识途的家门。

  在文学界,马识途算得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是与巴金、沙汀、艾芜齐名的蜀中文坛巨匠。更为传奇的是,身为老地下党员的他曾在“国统”区潜伏多年,江姐、许云峰等人都是他的部下。尽管已是90多岁高龄,马识途却依然精神矍烁,谈笑风声,对姜文的到访显得很高兴。

  因看过姜文主演的《红高粱》和《北京人在纽约》,马识途挺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才气。听说姜文要把他的作品搬上银幕,老作家爽快地答应了。

  姜文征求马识途的意见:“您希望我把《夜谭十记》中哪个故事搬上银幕?”马老说:“考虑到你的戏路,我个人认为还是其中的《盗官记》最合适”。理由是,马老觉得在姜文的电影里,够爷们是重要的风格,而男主角是土匪的《盗官记》就处处彰显着阳刚之气。听了这话,姜文不由乐了,他激动地握住马识途的手说:“太好了,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其实在198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也拍过“盗官记”,片名叫《响马县长》。尽管影片很受欢迎,但因为故事背景由四川被改成了东北,马识途一直觉得这是个遗憾。姜文当即表示,力争将电影拍得原汁原味,并打造出普通话和四川方言两个版本。

  

  命运多舛,一部奇书写了40年

  

  看过《夜谭十记》的人都知道,除了第三记《盗官记》,其余的九个故事也都各具特色,精彩之极。但鲜为人知的是,《夜谭十记》的创作过程极为坎坷。

  马识途原名马千禾,1915年出生于四川忠县石宝乡一个书香门弟。16岁那年,他走出家乡寻求救国之道,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他先后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抗日战争,领导过昆明“一二·一”运动,还与胡绳先生一起创办了《大众报》。

  1937年,他以中央大学学生的身份为掩护,去武汉从事地下工作,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第一天,他把名字由“千禾”改成“识途”,认为找到人生道路了。

  此后马识途为了掩护身份不断更换职业,他当过学生和教员,也当过小公务员和商贩,还做过流浪汉,和三教九流都有交往。“尤其是我接触的一些小科员,平时没有什么娱乐和消遣,只好三五结伙到人家里去坐冷板凳,喝冷茶,摆龙门阵,在他们结成的冷板凳会上,我听到了难以想象的奇闻轶事。我才深知那个社会是多么乖谬绝伦,荒唐可笑;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困苦无状而又丰富多彩。”

  马识途被这些生动的故事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终于在1942年选择了10个最有意思的“龙门阵”开始创作《夜谭十记》。1946年,他奉调从云南回四川做地下工作,出于保密考虑,离开前将所有稿子忍痛烧毁。

  到了成都后,马识途念念不忘自己的焚稿,于是,他又从头写起,不料遭到国民党特务查抄,所有的书籍、文稿、笔记和资料统统被搜走,其中被带走的《夜谭十记》,已写好大半了。

  新中国建立后,他第三次动笔写《夜谭十记》。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和他约好,就等着写完出版,却碰上了“文革”,动乱中稿子又被毁了。

  “文革”一结束,马识途又开始重新创作《夜谭十记》,终于在1982年大功告成。出版时,这本书的起印量高达20万册。

  

   一路守护,传奇老人助阵《让子弹飞》

  

  姜文重视本子,他和编剧们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才把《盗官记》改编成《让子弹飞》电影剧本。本子满意了,姜文开始挑选演员。

  10多年前,姜文和葛优拍《秦颂》时合作过一次,私交甚厚。早在《子弹》构思之初,姜文心目中的“老汤”人选已定为葛优。剧本送到葛优手里之后,姜文用手机短信给他发了一个问号。很快,他收到了葛优的回复,只有一个字:妥。

  说服周润发的过程复杂一些。喜欢书法的姜文专门给发哥写了一封信,开头就是古来劝降书的经典《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姜文还擅长起用片场里的非专业演员。电影里半裸上阵被强暴的大胸民女,是为艺术“献身”的某制片助理;从床底下钻出来的葛优8岁的傻儿子,是电影的制片和出品人马珂。姜文是这么说服马珂的,“中国电影史或者是外国电影史上,永远不会有一个制片人,会舍弃自己的形象,只为了博观众一笑。你这是最伟大的成全。”

  这部贺岁新片杀青后,姜文要求电影的第一个字幕打上“影片改编自马识途的《夜谭十记》”。“能这样做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科波拉的《教父》。”姜文说。

  尽管《让子弹飞》这部影片只借鉴了《盗官记》中土匪当官杀恶霸的大背景,中间的细枝末节、故事脉络已被姜文重新加工,但他还是很尊重马老。不仅仅因为老先生是原作者,在剧本改编过程中,他还当起了义务顾问,为姜文提供了不少帮助。

  2010年12月16日,《让子弹飞》首映日票房突破3000万元,观众人数超过《阿凡达》上映的第一天。2011年1月,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也向姜文抛出了橄榄枝—对方欲购买该片的翻拍权。

  姜文没有食言,除了普通话版,他还特意制作了四川方言版《让子弹飞》。在成都首映时,年近百岁的马识途亲临发布会现场,给姜文一个大惊喜。更让姜文感到意外的是,马老前一天晚上看完片子很兴奋,还连夜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子弹飞来呈异彩,街头巷尾说姜文。芙蓉镇里显头角,纽约蜗居铸铁魂。联袂明星添大气,献美丽娘浥清芬。层楼更上导新片,银屏何人不识君。”

  告别了前半生的跌宕曲折,马识途从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作协主席等职位上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73岁那年,马老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开始学习电脑。87岁以后,30万字的电视剧本《没有硝烟的战线》就是他以电脑打字完成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