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母校

  毕业后,大家还记得母校饭堂里那些让人怀念的味道吗?还记得葱花饼大娘的风情万种吗?还记得兰州拉面那个帅小伙的幽默风趣吗?也许那个小饭堂已经翻新好几次,物是人非了,也许那个小窗口已经不卖港式煲仔饭了,也许……但留于我们舌尖上对于母校的回忆却随着时间轴的延伸越来越浓。
  “携梦而行”栏目开办半年多来,在微博得到了积极响应,在此感谢大家的支持。下期主题“蚁族们,是什么让你在大城市里坚守?”,在读者QQ群(102740179)和《当代青年》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dqniwin继续征集,欢迎参与!
  @白昼的方位:要说大学饭堂里什么是我的最爱,我只想说没有最爱,只有更爱。虾肉蒸饺味道鲜美,皮薄馅大;石锅拌饭味道正宗比街上的便宜划算还好吃;炒意大利通心粉,我最喜欢吃西红柿鸡蛋口味的。那个胖阿姨每次见我都知道我要是大碗的,作为一个瘦弱的小女子,真是让我情何以堪啊。老沙走陪二师兄去吃饭。
  ——西安外国语大学
  @张打油图文:追忆往昔饭,五味留舌尖。读书这些年,体重可改变?朦胧闹铃声,胃口胜睡眠。早点赶时间,狼吞又虎咽。放学人头攒,个个来争先。口袋不差钱,二楼有小餐。夜半饥肠响,温水方便面。宿舍打牙祭,炒菜一盘盘。
  ——西北大学
  @小小臭猴子:必须小餐厅的鸡块面,做得和正宗大盘鸡有一拼。一天风云突变,小餐厅的老板可能因为没有和学院领导潜规则,或许妄想收取学院领导的饭款,被勒令让给学院领导舅妈的二妗的表弟经营,从此,江湖上再没有如此美味经济实惠的鸡块面
  ——运城学院
  @灰静:伴随大一整个学期的餐饮一楼炒米,是我大学以来一直的最爱,只可惜现在再去吃的时候再也没有当初那种美美的感觉。
  ——西安翻译学院
  @錵貓咪咪:90年代,学校食堂没有现在优越,我们每每到十一或者中秋这样的节日都早早地排在食堂大门口,为了打到改善伙食平时少有的好菜。好怀念那时抢菜的画面。如今的大学生好幸福,有四五个食堂,不再为饭菜担忧。生活给予我们的回忆岂止是舌尖上的母校。
  ——某校
  @VANE:最爱吃兹兰苑的米线,味道正宗,就连不吃辣椒的同学都忍不住吃碗麻辣的,树惠园的油饼夹菜,现在回忆起来那叫一个口水直流啊,最喜欢夹胡萝卜、海带和土豆,每天早上必吃,打饭的大叔都记住了我,有一次去晚了,还以为没了,可大叔告诉我他专门给我留了,那叫一个感动啊!还有鸡蛋炒米,饭量足、味道好、价格优。
  ——长安大学
  @LU小苇:最爱吃陕师大新区食堂的肠粉,就是卖各种粥的那个窗口,记得以前还有铁板牛肉套餐什么的。特好吃还不贵,记得当时的套餐里的煎鸡蛋还是爱心型的,超可爱。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
  @一莎911:我最爱吃的就是阳光苑二楼回民餐厅的干拌面,拌上土豆鸡块那叫一个香啊,阿香婆拌面也很美味。记得那次严重感冒后,发不出声音,我站在嘈杂的饭堂,比划了半天,那个打饭的小帅哥才明白,最后他还“邪恶”地问我:“要不要辣椒”。
  ——陕西师范大学
  @飘飘大祸水:乾县锅盔夹辣子!油泼拉条子!
  ——某校
  @旺旺安然:学校食堂里有哪些好吃的已经记不清了,倒是清晰地记住了那些不想吃或者觉得什么都不好吃的饭点时间,宿舍的姐妹总会无奈地甚至别无选择地说:“还是小吃街那家米线吧”。其实那家米线真的好吃吗?也许它只是一种替代品,替代了我们无限怀念的大学时代的滋味。
  ——西北政法大学
  @钟一:在学校食堂吃的最多是这三盘菜: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鱼香肉丝。我记得有一个卖炒饭的窗口的姑娘长得还不错,生意也好得出奇。
  ——某校
  @自由大漠人: 大学时,最喜欢食堂早餐的猪血汤,几块猪血,几块豆腐,几根粉丝,加上香菜、辣油,红、白、绿色彩鲜,汤很清,早餐来一碗,觉得不够,还想吃,只是迫于时间和周边南方人的饭量,我只能委屈一下。湖南的风味少不了辣椒,吃了四年,还吃不够。
  ——湖南师大
  @灰太狼先生:西一食堂(新食堂)总体感觉很贵,问道是天上人间俱全,好吃的在那里,难吃的也在那里。一楼的味道比较独特,当然也比较诡异,吃得来好吃,吃不来就是造孽。二楼总体感觉是西区中比较好的,小菜味道不错,凉菜是最好的。
  ——云南师范大学
  @summer:华科人,爱“学二”!!!我总是尽量去学二吃饭,因为味道实在太好了,真不知道那些厨师怎么愿意呆在学校小饭馆里工作,完全能出去开大店嘛!好好吃……虽然现在物价上涨,它也涨了点儿价,但仍然是最实惠的。就是夏天空调不给力,一餐饭、三斤汗,吃得累人呀。
  ——华中科技大学
  责编/一莎(yisha911@163.com)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