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大卫·芬奇
编剧: 阿伦·索尔金 / 本·麦兹里奇
主演: 杰西·艾森伯格 / 安德鲁·加菲
尔德 / 贾斯汀·丁伯莱克 /鲁妮·玛拉
约瑟夫·梅泽罗 / 艾米·汉莫
类型: 传记 /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20 分钟 / USA: 121 分钟
上映日期:2010-10-01
又名: 社群网战(台) / Facebook的故事
/ 脸书狂潮 / 社交网站
当中国网友正在对360大战QQ卷袖围观时,大洋彼岸的网民们却正沉醉在对电影《社交网络》的激烈讨论中。美国网民感受不到帝企鹅的威力,因为在“攘外”前,帝企鹅正在全力“安内”,这“安内”的手段极尽歹毒刁钻之能事,恍若时光倒转至贴身肉搏的冷兵器时代。
然而时代已从简单的浏览获取信息的web1.0时代,进化到以注重用户交互作用的web2.0时期。QQ和facebook就是web2.0在东西方的杰出代表。它们划洋而治,中国网民感受不到face book这影响着西方五亿网友的web2.0大鳄的威力,因为它在中国永远都是“该页无法显示”。但是通过《社交网络》,表现facebook成长经历的电影,结合时下的“3Q大战”,我们可以一斑窥豹,明白:web2.0看起来很美,尝起来很怪。
WEB2.0时代的生存法则
Facebook是一个社交障碍建立的社交网络。社交网络能爆红,只因为网络时代,我们已经集体社交无能。
我们宁愿一有时间就通过微博了解陌生人的生活琐碎,却不肯抽出一个下午陪朋友聊聊天;已习惯在三更半夜,以向朋友的QQ农场中偷菜的方式表达问候,却不愿每天清晨和同事狭路相逢时轻启朱唇道一声“morning”—格子间已把我们的生活格得支离破碎而又索然无味。当21吋的显示器已变成我们生活的标配时,我们已没有了其它理想,只能寄希望于它是潘多拉魔盒,能从里边跑出林妹妹或者田螺姐,给我们的生活撒把盐,拯救味蕾。
Facebook,因“爱”而生
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诱惑,让我们摇摆不定。肖恩·帕克就是这样的典型。肖恩·帕克只因迷恋高中拉拉队队长,为引起其注意而创立了音乐分享网站,但是他的音乐分享网站办得风生水起后,肖恩早就忘记了他建网站的初衷。在他眼中,曾迷恋的拉拉队队长早就成了路人甲,因为可以信手拈来的维多利亚内衣模特、网络可随意“下载”的网友已让他应接不暇。如果再有facebook这样的交友网站为虎添翼,我们该如何为“友”下定义?所以,编剧选择让肖恩·帕克出局—你的常规社交已够,没必要再在社交网络上抢社交障碍者们的地盘。从这个角度看,一直对前女友念念不舍,创立facebook只为博得她关注,成名后始终关注她的马克·扎克伯格,虽然很白痴,但却可爱得多。
Facebook=非死不可?
剧中有意识地拿年轻的马克·扎克伯格和年轻的比尔·盖茨作对比。同样才华横溢,同样引领潮流,同样稚嫩而羞涩,同样哈佛退学,创立自己的帝国。只不过,比尔·盖茨就如船长,知道自己的航向,而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就,却是无心插柳:马克为了报复前女友而创立facebook,当facebook让他万千宠爱在一身时,他却独自落寞地“偷窥”前女友的facebook账户。对她来说,这个网站是因为对她的恨而生,但却不妨碍她上传她那些笑得花枝招展的相片。她有可能通过这虚拟的社交网络结交新的男友,很快马克就会成为她的路人甲。而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对她永远也不能释怀。
然而,虚拟社交已伴随着facebook的成长变成时尚。不因为facebook之父的顿悟而转向。传统社交之于虚拟社交就如同纸质书之于电子书,只需用“日薄西山”来形容。速度之快,连马克·扎克伯格也不曾想过。
Facebook没有来中国,但是有才的中国网友早就赐予它“非死不可”,这极具象征意味的中译名。当对360和QQ的web2.0王者之战正酣时,传出了马克·扎克伯格将携华裔女友来中国,要把facebook带进中国的消息。
是深谙阶级斗争之道的facebook,还是丛林法则洗涤过的中国web2.0诸雄;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还是虚拟的社交网络,到底谁“非死不可”?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