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在2011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如今期限将届,而据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6日联合在京发布的一份名为《控烟与中国未来》的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国控烟履约绩效只有百分制的37.3分,离及格线还差很远。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我国吸烟者总数高达3亿,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9%;72.4%的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2005年我国归因于烟草使用的死亡人数达到120万,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年龄在40到69岁之间。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30年,我国归因于烟草的死亡人数将会超过300万。
作为中国“支柱产业”,一支烟承载的利益太多,国家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甚至牵涉到中国人的日常交际和传统文化,所以,控烟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控烟为何这么难
政企不分阻力大
我国控烟不力的根本原因归结于政企不分,履约进程遭到了烟草行业的大力阻挠。
报道称,中国于2007年成立了由八部委组成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领导小组,其中工信部为组长单位,同时包括国家烟草专卖局、卫生部、外交部等部门。“工信部既是主导部门,又管理着国家烟草专卖局,集两个对立的角色于一身,做出的决定难辨是企业决策还是政府决策”。
2010年11月在乌拉圭举行的《公约》缔约方第四次会议,旨在探讨《公约》中对涉及“烟草制品成分管制和烟草制品披露的规定方面”的实施准则,但由于以工信部和烟草专卖局人员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反对意见,并强调烟草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多次被提名获得“脏烟灰缸”奖。
此外,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编写的《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案及对中国烟草影响对策研究》(以下简称《对策研究》)被学者们认为有为控烟工作设置各种障碍之嫌。
《对策研究》以发展经济为借口,继续为扩大烟草生产制造舆论;以维护吸烟者基本权利为借口,淡化吸烟成瘾性和致命性,且反对控烟立法;同时极力反对在卷烟包装上印刷健康警示图片,且对于《公约》要求在生效5年内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要求,声称不需作出相应行动,这都是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违约。
无法可依难约束
控烟立法是远离“二手烟”、全面履行《公约》的关键措施和政策保障。但目前,我国不仅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全国性法律,连《广告法》和《国家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也并未全面禁止烟草广告。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解志勇的话指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一部国际性公约,不能直接约束地方政府,只有单独立法,将其转换为国内法,才能成为法律依据,具有约束力。
但《公约》生效以来,控烟法律法规的制定始终没有列入国家立法规划,从立法本身来说,制定一部全国性控烟法律没有任何技术难度,而且从保护国民健康安全的角度考虑,制定这样的法律是必需的。但来自烟草利益集团的阻力远远大过联盟的推动力。
2010年两会期间,由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牵头,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控烟问题提交议案、提案,希望推动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争取让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政企分开,呼吁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广告。但截至目前,相关部门仍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利弊之争
“烟草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一语道破天机,烟草行业无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纳税大户。中国有的省份就是靠烟草业生存的,比如云南,2009年省财政总收入达1490.7亿元,烟草行业对全省财政贡献高于45%。而中国烟草行业工商税利在2009年达到5131.1亿元。
但报道同时也指出,“巨富”烟草经济的另一面是: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若一个国家当年的烟草税是若干亿美元,20年后,这个国家将不得不用当年所征收烟草税的2.8倍支付因吸烟带来的健康危害,且不包括由吸烟导致的其他损失。
事实上,这个“还债”的时候已经到来。
1998年,我国烟草业所作的综合社会经济贡献(含就业贡献)仍大于其所导致的总社会成本,但从1999年开始,烟草业的综合收益已经开始低于其带来的综合成本,而且这一差距越来越大。
以2005年为例,因吸烟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高达2526亿元,相当于GDP的1.4%,而当年,烟草业上交的利税总额只有2400亿元。
对于有人担心控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收入,学者杨功焕表示:“由于吸烟的成瘾性,即使在控烟力度很大的国家,吸烟率的年下降率也不到1%。而我国还处于人口增长的时期,每年人口增长1%。因此,估计在未来的30年,我国吸烟者的数量还会维持在3亿人左右,我们这些专家可以负责任地保证,中国烟草产业会有20到30年的时间转型,控烟不会对国民经济带来影响。”
而对于烟农利益的担心,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力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根据对云南的每亩成本效益分析,桑蚕是4,水果是2,油菜籽是1.7,大米、小麦是1,而烟叶只是0.99。农民要想增加收入一定要转型,可以搞其他经济作物,甚至制订其他政策使这些烟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在城镇化过程当中进入二三产业。”
中国烟盒:诱惑了谁,欺骗了谁?
美丽的谎言
对于中国烟民而言,最直接的接触物当属烟盒,此前,针对烟盒包装、警示语等,已有政协委员、控烟专家、法律界人士纷纷上书相关部委,然均未得到满意答复。
据调查,中国烟草公司在烟盒上制造了种种美丽的谎言。这些谎言掩盖了烟草真正的危害性。
很多烟民会注意到,“中南海”香烟——一个颇具政治色彩的符号——烟盒最显著位置都会以大号字体注明10毫克、8毫克、5毫克、3毫克焦油量。有的名牌香烟也会在烟盒侧面醒目注明焦油量、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量。
这些专业术语究竟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以及烟气一氧化碳量等是指烟叶的成分含量。卷烟中有2540多种成分,燃烧后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烟气中有40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10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烟碱、焦油、一氧化碳、氰化物及放射性物质。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