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底,台湾地区某人力银行的重要人物被迫离职。离职后,她发表了一篇文章,说错把老板当家人。我看完这篇文章后的第一反应是:“那当然,老板永远不会是你的家人!”
我想通过这个事件提醒职场人一个千古不变的事实,就是:千万不要把老板当家人,也不要把公司当家庭。当然,许多老板在和员工沟通时,会强调“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也请大家把办公室同仁当做一家人”。这种话讲一次可能没有人会相信,但讲第二次、第三次,就会有员工信以为真了,于是真的把老板当家人,把公司当家庭,殊不知就此种下了被裁掉的因。
公私分明,才能创造业绩
检查自己是否犯下“把公司当家庭”的错误,第一个特征就是:以为在公司可以像在家里一样轻松自在。
一个人在家的状态是鞋子、衣服随便丢,开了电视傻傻躺在沙发上发呆,家人叫你吃饭也没有回应,或是对家人说的话置若罔闻。但职场人在公司却应该是兢兢业业、即知即行,当客户打电话来,要确切记下客户的需求;被老板找进去开会,也不忘带上笔记本记下老板交待的事项。
在职场和在家该有不同的态度,而老板和家人对你的要求也会不同。但真的把老板当家人、把公司当家庭的人,就会忘记公司里讲求的是效率,于是在公司里穿着拖鞋、坐没坐相,甚至大讲私人电话;老板要找人时,经常不在座位上;客户要求回报时,也常常忘记。
错把老板当家人的第二个特征,即是用对家人说话的口吻和老板说话。
如果真的把老板当家人,你怎样和家人说话,就容易用同样的方式和老板说话,职场伦理便荡然无存,你在老板心中也会愈来愈“黑”。当然,你可能会辩解:“我和老板可是有革命情感的。”但交情再怎样好,哪怕是换帖兄弟,也请别忘记:老板毕竟是付薪水给你的人,和他讲话总要维持一个基本的礼仪。
莫把交情当做职场筹码
错把老板当家人、把公司当家庭的第三个特征,便是会出现这种想法:“老板一定懂我。”
台湾地区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利用闲暇经营消遣,原以为长期共事的老板“应该了解我”而没有特别解释。不料,等发觉“老板好像很在意”时已经来不及,她被开除了。
在这个事件中,我察觉到这位人力资源总监的心态是:“就算我做错了,老板你也应该据实告诉我,要是给我建议,我就一定会改,但你就是没有私底下告诉我要怎么改。”其实,这只是当事人犯下的一厢情愿的错误。
因为老板一定有他自己的坚持,想的事情也都和公司有关,像是“公司要怎样经营”“怎样才能赚钱”“要怎样发挥企业价值”。但错把老板当家人的员工就会以为,老板应该体谅自己,然而,这种把私人情感带入公司的做法,本身就大错特错了。
职场中本来就应该严守公私分际,许多职场人却常挑战这条界线而不得好下场。英国有一位资讯主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上网搜集度假资讯而被公司开除。虽然她向法庭申诉,她不过是在四个工作日里,用了111分钟处理非工作事务,但还是败诉了。
“把公司当家庭”的理想境界,其实只有老板才有资格这样想。对员工来说,千万不要相信在公司可以像在家里一样的舒服自在。上班有上班的状态,上班就要注意职场伦理,甚至懂得察言观色。如果你已经出现上述“把公司当家庭,把老板当家人”的征兆,并且常在上班时间处理自己私人事情,那么小心,老板说不定已经盯上你了!
错把公司当家庭、把老板当家人的几个征兆(请勾选)
口没有主动和主管汇报行程
口办公桌上放满非工作物品
口一进公司先换拖鞋
口在公众场合或会议场合称呼主管或老板时,没有加上称谓
口借用同事的物品,却经常没有告知对方
口没到下班时间,就开始与同事谈论下班后要做些什么
口习惯向同事抱怨自己的私人生活
口把网络购物和电视购物的东西寄到公司
口会跟老板耍脾气、冷战
口常常忘记写请假条
若十个都勾选:你根本就是把办公室当家里、把老板当家人了,小心哪天无预警卷铺盖走人。
勾选七至九个:你极有可能犯下把办公室当家里、把老板当家人的大错。
勾选四至六个:你偶尔会不小心把办公室私人化,但情况还不严重。
勾选三个以内:你很清楚公与私的分际,恭喜你!
如何与老板或主管划清界线
1 养成“收到”的习惯:现代人很习惯用E-mail联系事情,却往往在收到讯息时完全没有回应,也造成日后互动时产生不少误会。因此,面对主管或老板时,不管是透过哪些方式沟通(面对面、E-mail、MSN、短信),请务必养成反馈、回复的好习惯。就算只是“收到”两个字,都能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2 谈私事时要谨慎:虽然太过于“公归公,私归私”会显得有点不合情理,不过,面对主管、老板时请务必谨守“公事优先,私事谨慎”的道理。尤其在工作中或办公室里面,更要严格遵守这样的规则。毕竟,交情再好的老板,也不希望员工在公司处理私事。
3 礼多一定对:这里的“礼”指的不是“礼物”,而是“礼貌”,这并不是要你逢迎拍马,也不是要你贿赂送礼,而是要你谨守职场上身份、辈分所应有的礼貌。该让老板走在前面的时候,就别莽撞无礼;聚餐时该等前辈开动的时候,你就别先动筷子……这些都是职场礼仪应该注意的细节。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