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吴亚卓是个奇怪的女子。
出生在西安,上过两所大学,没有做过一份正式的工作,没学过画画,却成了小有名气的女画家。脸皮厚过古城墙,无论在大街上行走还是网络上真实姓名晃荡,张嘴必谈性,即使接受电视台专题采访,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异性的垂涎与向往。
本来,摄影是她的长项,但摄影却无法随时随地表达她自己对性或情色的主观感受,她便混入艺术界,以“80后”无所畏惧的行为,掠夺走许多中年成功男士对她的欣赏,她摇身一变,通过某大人物的关系跑到德国卡塞尔,她虚构出许多让人悲泪四溅的童话故事,开始了她混入艺术界的漂泊,而她人生中最最精彩的,便是她和癌症男友的爱情……
考大学只为了离暗恋近一些
小时候吴亚卓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多动、叛逆、好奇心强。而除了性格张扬一点,吴亚卓几乎没有任何“特长”,不会画画,不学弹钢琴,更不喜欢跳舞。她小小的脑袋里总认为,踮起脚尖学跳舞的同龄女孩子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她最喜欢的节目是跟男孩子一起玩玻璃球、掏鸟窝。
她总是心血来潮地迷恋上一种事物,比如小学五年级时她突然喜欢上了画画。每天用妈妈带回来的复写纸画圣斗士。但那时她的“作品”并不受欢迎,尤其不受妈妈的欢迎,复写纸把餐桌布和床单印得到处是蓝蓝的墨迹,更令妈妈生气的是,这个调皮的女儿画出来的圣斗士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
一直到上了初中,学校里开展创意比赛,吴亚卓做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机器人,意外地捧了一个创意优秀奖回家。
出生于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总希望她能够多看书。但买回来的书全部被她借给邻居看,她有一个谬论,就是认为写出来的书都是为了误导竞争者的。
就这样“溜达”到了初中毕业,因为喜欢上了画画,她就想去上艺术职高,为此,父母还专门托人送她到北京读中学。然而,在北京中学快毕业时,她却填了考回西安本地的中专。目的是离一个暗恋的男生近一点。
这个她暗恋的男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子。其实两个人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后来她去北京读中学,他因为家庭缘故,毕业后学开车,准备当出租车司机。
对于她的“非正常”决定,父母在无奈之下,劝说她报机电一体化,起码,毕业了好找工作。
结果她竟被录取了,陕西第一工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她超级不喜欢的。第一天上课,她就打瞌睡,脑袋把桌子敲得砰砰响。
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离这个暗恋的人近一点付出了多少代价。这么喜欢,却并没有接近过他。总觉得是有希望的,因为心里有着一股爱的劲儿撑着。有时会到他家附近转悠,企图遇到,打声平常的招呼,吃了没?
她喜欢给所有的男生写情书
两年的大学几乎是在打瞌睡的梦里度过的。到了考试时,全部不及格。高数考了6分,后来被留级,最后留级这一年上课不睡觉了,每门课都80分以上。可她又觉得无聊,萌生了退学的念头。之后没有告诉任何人,写了个退学申请模仿家人签了字,交给校长就出了校门。
父母知道后,差点把她赶出家门。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随她去,不过,因为年纪太小,父亲建议她继续上学。
她认为要学就学自己喜欢的,每天去西安大街小巷转悠。很偶然,看到一所民办大学招生,交了钱就能上的那种。她看到了广告学专业,心想,就是这个了。
然后是报名,上学。重复着第一次上学的结果,仍然翘课。只不过不再睡觉,而是经常跑到琴行。她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周末琴行门口有乐队演出,乐队中场休息的时候可以让观众参与,她每次都欢天喜地跑上去唱,灰姑娘、花房姑娘,从不管下面的人听不听。
在学校里晃荡了没多久,各种各样的男生令她眼花缭乱。她开始对那个出租车司机产生厌倦感,转而喜欢上了学校里一个弹吉他搞摇滚的男生。此后,便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追求工程。
那男生是甘肃人,放暑假便会回家。吴亚卓提前打听好他回家的日期,在他回去的前四天发出第一封信,好让他一回家就能收到她的信。然后,每天写一封,从不间断。他在家待了一个月,她写了33封信。每一封信里都写着一些哲学思想的初级语句。她甚至会在白玉兰花开的夜晚,趁着风高月黑的时候偷采白玉兰,清晨再把花插在啤酒瓶里放在摇滚男的床头,让花香唤醒他的梦。
整整一年的时间,摇滚男终于被她的执著打动。两个人很快陷入蜜罐一样的恋爱中。
前前后后在一起恋了5年,毕业后先后去了北京,然后摇滚男喜欢上另一个网友,去了上海。她也去了,但不是找摇滚男,而是认识了一个摄影师。
自此便开始了动荡的生活。
色女郎的嚎叫
吴亚卓说:“命运就像一条未知的路,它牵引你走向哪儿,你就会在途中遇到指引的人,过路的人,相伴而行的人。”
在摄影师的工作室,她也会做些修图和网站维护。每天工作的时间很短,因为轻松,她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都会拿着可乐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晃荡,塞着耳机,顶着阳光,闲散地走来走去。
这样的时间很多,所以,工作的收入就非常低。没过多久,她去大连相亲。
生活是恬淡的,他每天去上班,她就待在家里玩,有时也会接一些广告设计的活儿。但没过多久,她就开始厌恶这样的生活,甚至有些疲倦。
她又回到了上海,不是回到那个摄影师的工作室,而是给一个叫周子曦的艺术家做人体模特,每天站在陌生的地方裸露自己的青春。后来,那些画被挂在上海顶层画廊,参加瑞士的展出。因为这份工作,她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家,看他们画画,各种各样的创作,她发现自己体内的艺术细胞正大规模地蔓延开来。
吴亚卓想到了北京,她认为,那才是艺术应该生长的地方。
到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一个插画班。吴亚卓在一个论坛上得知一个叫王东晟的办了这样一个班,在北京艺术圈,他算是很有名的插画师,是和韩美林一起参加福娃设计的5位设计师之一。
但插画班的学费比她的预计要多出很大一截儿,她又很想去上这个班,怎么办?她想到了直截了当去找王东晟,然后坦诚地说,我没钱交学费,但我很有才华,你可以看看我的摄影作品和涂鸦设计,如果你觉得行,不如免我学费收我为学生吧。
第二天,她就成了王东晟的旁听生。
在插画班学了一年,因为经济拮据,她只好又回去上班。那段时间,她一边上班一边学画画,只要是妨碍画画的工作,她就换,不停地换。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换了6份工作。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