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留21万救命款,“爱心天使”坠入欲望深渊

  他是1998年抗洪抢险战斗中不畏艰险的抗洪英雄。他曾为了救患白血病的儿子抛下尊严下跪乞讨感动全国,被赞誉为“爱心父亲”。他更是因为殷殷父爱成为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的志愿者明星。可就是这样一位曾经被无数光环笼罩着的爱心天使,最近却因为诈骗基金会善款站在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被告席上接受正义的审判。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位英雄父亲发生了质变?

  

  抗洪英雄遭遇致命梦魇,两岁儿子突患白血病

  

  马书军,1978年出生在河北省涉县圣寺驼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马书军从小就跟着父母四处干活,这也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由于家庭贫困,马书军9岁时才在村支书的干涉下到学校念书,家离学校很远,每天都要往返走几小时的山路,马书军在学校里成绩不怎么好,性格也越来越内向。

  15岁那年,马书军的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父亲,但是父亲又长年累月在外打工,根本无暇管他,也很少寄钱回家,没钱上学的马书军只好辍学,去了邻村的一家小煤窑打工。

  煤窑老板并没有因为马书军年纪小而特意照顾他,马书军必须像那些成年人一样挖煤运煤,面孔整天都是黑糊糊的,还好他从小在苦水中泡大,受得住高强度的劳动。

  马书军虽然性格内向,很少主动和邻里聊起家长里短,但他的勤劳肯干给村民们留下了好印象。见马书军小小年纪就要独自撑起一个家,周围的邻居平时总会照顾着马书军。

  1996年,参军热在涉县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响应。一位村民见马书军符合入伍要求,并且部队里面能吃到白花花的大米饭,便建议他去应征。果然,身强力壮的马书军顺利通过了体检面试,时年18岁的马书军应征入伍走进了军营。到了部队后,作为一名普通士兵的马书军对未来还是没有多少信心,只是循规蹈矩地过着军营生活。

  1998年,恰逢中国遭受百年罕见的大洪水肆虐。马书军的连队也赶赴灾区开展抗洪抢险工作。他所在的是舟桥旅,洪峰到来时,其他旅的战友在堤坝垮了之后,跳入汹涌的江水中组成人墙,抗击洪水。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他决定豁出去拼命一搏。

  好在从小练就一副好身板,洪水没奈何于他,可他拼命三郎的形象却被记者拍摄下来,上了1998年抗洪纪念画册。

  就这样,他很快成了名人,以英雄形象出现在多家媒体的重要版面上。部队大会上,领导专门表扬了他,班里的兄弟们也称赞他为英雄。这是马书军从小到大,第一次享受被肯定和被夸奖的荣耀。

  马书军没想到“名人”带来的效应还远不止这些,因为纪念画册里他身穿橘黄色救生衣飒爽英姿的形象,居然还有不少女孩打听到他的通信地址,给他寄来爱慕书信。众多书信之中,马书军最心仪的是一个叫曹玉姣的女孩,两人你来我往,书信渐渐频繁起来。

  1999年,待到马书军复员之后,他才与曹玉姣第一次正式见面。此时,18岁的曹玉姣正在武汉市打工。一切正如马书军想象的那样,曹玉姣漂亮可人,让他一见倾心。而曹玉姣也觉得马书军老实本分,是一个靠得住的男人。一年后,两人结婚了。曹玉姣在厂里打工,马书军也在一家公司应聘当保安,小日子过得温馨甜蜜。没过两年曹玉姣为他诞下了儿子马骁帆,三口之家更是其乐融融。

  马书军觉得自己的命运已经从此发生转折了,可他没料到此时阴霾正悄悄逼近这个幸福的家庭。

  2004年年末,两岁的马骁帆突然发起了高烧,身上起了很多小红点,慌乱的马书军和妻子赶紧将马骁帆带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仿若晴天霹雳在马书军和曹玉姣的脑海里炸开,马骁帆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马上进行住院治疗,如果化疗效果不好,就必须换骨髓。这意味着需要一大笔治疗费用,回家后马书军和曹玉姣抱头痛哭,他们想不通,一向健康活泼的儿子怎么说病就病了呢?

  第二天,马书军将儿子带到天津去复查,检查结果和上次一样,马骁帆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

  

  为救病儿英雄下跪,“爱心父亲”成志愿者明星

  

  家里所有的积蓄大约有3万元,半个月就用了个精光,可马骁帆还是持续不断地低烧。眼见医院的催款单子一张张递到手上,马书军四处奔波向亲戚朋友借钱,可最后只筹到几千元钱。马书军只好背着妻子把唯一的房子卖了。

  妻子曹玉姣无法忍受这样饥寒交迫、居无定所的生活,她提出了离婚。马书军很快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卖掉了房子,马书军把所有的钱都用到了马骁帆治病上。因为没有房子,他就睡在医院过道的长椅上。

  2005年5月,马书军手里又一分不剩了,可马骁帆的病情只是稳定了,随时都有复发的危险,主治医师告诉他,要想治愈,至少还要10万元。这笔钱让马书军一夜之间急白了头发,借是没法借了,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可以卖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儿子的生命?

  马书军思索良久,脑子里最后只蹦出了一个念头:绝不放弃。那么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他走在大街上,盯着那些看上去富有的过往行人,脑海里居然萌生出抢劫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被迅速打消了,要是自己抢劫后锒铛入狱,将来谁来照顾儿子。这时他突然发现街边有个残疾乞丐正在行乞,有过往的善心人士慷慨解囊。马书军想来想去也只有行乞给儿子筹集医药费了。

  当晚,马书军就把儿子马骁帆所遭受的厄运和自己所处的困境写在一张大幅求助信上,第二天他安顿好儿子,就携带着这封求助信出门了。

  马书军选择人群集中的街心花园旁,将求助信铺开,自己跪在求助信的一角。男儿膝下有黄金,身上背着抗洪抢险英雄称号的马书军当街下跪,这让他多少有点不自在,他跪在那里一直垂着头不敢看周围的行人。

  中午的时候行人多了起来,突然有一个一元的硬币扔在了马书军跟前,马书军赶紧捡起来,啪,一个响头磕在地上,他心里觉得与这个陌生人无亲无故,别人愿意给一元或五角都是恩人,他无以为报,只有靠一个响头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

  这时人群中一个小伙子站出来说:“兄弟,我真的很佩服你,但你这样讨钱什么时候才能凑够医药费呢,我知道中国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是专门为你儿子这样的白血病患儿提供救助的,你可以向他们提出救助申请,我恰好是其中的志愿者,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助你申请。”

  马书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当即就收了摊子,同这个小伙子聊了起来,并带他去医院看望了自己的儿子。马书军了解了整个流程之后,在小伙子的帮助下写了份申请,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相关负责人知道情况之后也十分钦佩这位父亲的行为,决定资助马骁帆至其康复。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