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交替,医生的工作更加忙碌了。昨晚与家人共进晚餐,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吃到一半时,朋友打来电话告知,她的一位年仅53岁的同事,原本身体很棒,半年前刚做过体检也没有问题,今晨却猝死在电梯里,当时没有接受正确的急救,送到医院,医生已经无力回天。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我想起了另外一幕。那是大约十年前在协和读书时,通讯交通远不像今天发达,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一对老教授夫妇出门散步,老太太突然犯病倒地丧失意识,老先生没有惊慌失措,在发现老太太已经心跳呼吸均停止后,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楼梯间对老太太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大约半小时急救人员赶到,老太太心跳呼吸和意识均已经恢复。正是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尤其是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造成截然不同的结局。
由于人体没有氧库,脑细胞缺氧超过3分钟,就会造成严重损伤甚至脑死亡,超过10分钟则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及组织器官坏死。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中存活率高、预后好的,多是进行了持续有效的心肺复苏。因此,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该做胸外心脏按压至少30分钟。
在胸外心脏按压方面有一个错误认识,即部分人虽然具备一定急救知识,但按压了几分钟后,发现病人并没有苏醒就放弃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其实胸外按压后大部分人不会醒过来,其目的是为了把血流挤压到病人的脑部、心脏这样的重要器官,这些微弱的血流对于病人的存活和预后意义重大,坚持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些抢救者对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有顾忌,并且还认为如果不做人工呼吸,只做心脏按压对猝死者没有效果,事实上,即使不做人工呼吸,也要进行标准的心脏按压。心脏按压,作为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重要环节,对提高心脑血管的灌注压,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而言意义重大。
据《生命时报》
编辑/平湖秋月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