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己欢颜

   16岁时,膜拜每一个触动心灵的字句,怀虔诚之心,把它们一笔一画收集抄写在俊美的日记本上,翻来覆去低声读,兀自落泪。飘雨的春日清晨,跑去拾捡斜倚在泥土的玉兰花瓣,吹弹干净,小心翼翼夹在字里行间。

   把这样的本子抱在胸前,仿佛拥抱着整个世界。

   它为媒,与自己沟通,诉说与倾听之间融会贯通。于某个夏日午后,霍然发现,最懂我的人,是自己。模糊的心思,叛逆的缘由,憧憬的梦,唯独自己能有最深切体悟。那时还不懂,如此这般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是多么稀缺的品质。

   亦不懂,收藏心喜事物来取悦自己又是多么宝贵的人生智慧。哄己欢颜的源头可追溯到6岁,扎着羊角辫收集糖纸,把五彩缤纷的小小塑料纸,向内对折,再重复向外折两下,便得展翅欲飞的花蝴蝶。围着它拍手叫好的简单快乐,真好。

   还有还有,不讨喜的男孩递来情书,以淡漠眉眼回应他,心却乐成一团儿,把信悄悄攒着,用来建筑骄傲;喜欢的首首曲目,盘桓在脑海,摘取曲名儿编成可爱小故事,佐证才华;把走南闯北的机票贴在一张大地图上,希望有一天能贴满,丰盈生命。

   句子、糖纸、情书、机票……每一件被赋予了情感和成长痕迹的物品,连带那一小截独特的岁月,都是弥足珍贵的。是它们带给我或温暖或悸动或甜蜜或振奋的成长滋味,这些都是生命中的宝藏,收藏在心间、脑海、记忆中,在今后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还要收藏赞美。秋日黄昏,挎一只用细心编织的小篮子,从生命最初起,经由记事,到入学到长大到成年,把来自父母、老师、亲朋、恋人的夸赞甚至恭维和导购小姐的言不由衷,一一撷取,轻轻搁篮里。

   这些来自他人的一份份赞美,集结为我的加油站。再遇沮丧事,困难时,且让灵魂大踏步过来,它们会鼓舞我,激励我,给我信心和动力,让我满载激情,昂然前行。

   今儿起,收藏美好的过往,那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私人宝藏。“我造福于我”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低碳课题。多体察自个儿疼惜自己,这原本是人类本能,只可惜脚步太快,随走随丢,让本能成了奢想。

   懂得收藏,系有福之人。试想多年后,飘雪季节,几位耄耋老人聚首,将炉火拨旺,盘点过往,感叹唏嘘。独收藏者心境平和,缓缓吐言:“宝藏那么多,我如斯富有。”

   编辑 / 孙鲁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