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困境,救火英雄引来女大学生书信
2000年3月27日,对于时年28岁的阙祖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黑色日子。这天下午1时许,他家所在的浙江省松阳县大东坝镇树梢村背头坑山突然起了山火。听闻火讯,正准备吃午饭的阙祖发丢下饭碗,拿起柴刀就向火海冲去。他挥舞柴刀在热浪灼人的火海里拼命砍隔离带,以阻断火势蔓延。不料一阵大风刮来,阙祖发瞬间被数米高的大火吞没了……
获救后的阙祖发被村民立即送往衢化医院,之后又被转送至松阳县人民医院。经过医生诊断,阙祖发全身皮肤烧伤面积达70%,属特重度烧伤。他的脸部被烧焦,双眼因眼睑严重烧坏而无法闭合,手指扭曲变形,脚关节损坏,基本丧失了正常的劳动能力。
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出院后的阙祖发由于面部、双手等严重变形,英俊帅气的他成了别人眼中的“怪物”, 就连最亲的家人看到他的模样也心里发毛。那段时间,阙祖发的心情跌落到黑暗的深渊,他把自己整天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乱砸东西,谁也不理。焦急的父母只好强行撬开门,跪在地上哭着求他,他才勉强吃一点。
2001年2月3日,就在阙祖发对未来几近绝望时,一封来自浙江嘉兴的书信让他冥冥中看到了一线生命的亮光,也点燃了他的希望。信中这样写道:“阙大哥,你好!我是一名正在大学读书的女生。昨晚看到了电视台对你英勇事迹的报道,我异常感动,随信寄去20元钱,我知道这钱对你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但希望你知道在远方还有人为你祝福、关心支持你。请相信我,我今后每个月会给你寄去20元钱。祝你早日康复,合家欢乐,心想事成!”
写信的女孩名叫张倩,嘉兴人,时年19岁,是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2001年1月31日,当时放寒假在家的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救火英雄阙祖发的事迹和他的艰难处境,感动之余,于是萌发了写信问候和鼓励英雄的想法。
从死亡线上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的阙祖发收到过来自各地的关心和慰问,然而就是这封带着浓浓校园气息的信以及信中的承诺,让他好奇,更让他感动。反复捧读来信,阙祖发感到一股浸润心田的暖流涌遍全身。考虑再三,他决定给张倩回信。然而,阙祖发的一双手已烧得变形,且十指粘连,根本无法握笔。无奈之下,他只好鼓起勇气请人代笔。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和家人的深深谢意,告知了自己目前生不如死的困境,并小心翼翼地提出一个请求:“如果有时间,能否给我多写几封信?”
收到阙祖发的回信,张倩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他对生活充满了悲观甚至绝望,于是她马上提笔写信,并再次随信寄去20元钱。
这以后,张倩每个月至少会给阙祖发写一封信。而张倩的来信,则成了阙祖发最大的期盼和精神寄托,也让他度过了最艰难、最无助的岁月。
渐渐地,阙祖发觉得总是请人代笔,终究不是办法,也无法最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于是,他下决心训练自己残缺的两根右手手指。一开始,他根本夹不住笔,于是就用橡皮筋把笔绑在手指上,这样终于能歪歪扭扭地写上几个字。坚持训练了3个月,阙祖发花上一天时间,终于能写上几百字了。
张倩从阙祖发的来信中看到字迹的变化,欣喜之余,她趁热打铁,在信中和他谈理想、聊学习、谈烦恼、说打算,还大方地把自己的照片寄了过去。阙祖发更是感动莫名。
两次探望,只为让他更有尊严地活着
2002年寒假,张倩一直惦记着阙祖发,她决定去树梢村走一趟,亲眼看看阙祖发。
2月10日,张倩坐了1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风尘仆仆地站在了树梢村的村口。听说大城市的女大学生来看望阙祖发,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全村男女老少呼啦啦站了一大片,夹道欢迎张倩。阙祖发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第一眼见到张倩,他几乎惊呆了:心地善良、身材高挑的张倩,比照片上还要清纯漂亮、妩媚动人!阙祖发激动得手足无措,只觉得恍如梦境一般。
一踏进阙家,只见房屋破旧,家徒四壁。眼前这一幕,让张倩非常难过。为掩饰自己,张倩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捎带的两件礼物:一台CD机和一件羊毛衫。CD机是她父亲买的,让阙祖发烦闷时多听听音乐;羊毛衫则是她母亲买的,天气寒冷时让阙祖发穿得更暖和一些,以免受冻。
晚饭时分,为款待张倩这位远方贵客,阙家准备宰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张倩见状,赶紧加以阻止,最后,阙家只好以自家炸的油豆腐招待她,但张倩却吃得津津有味,并大赞好吃。
其实,张倩此行来树梢村,并不仅仅是为了看望阙祖发,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地走访和观察,最真实地了解他目前的困境,然后尽可能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
开学不久,张倩开始尝试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帮助阙祖发,她说服4位室友并共同组建起学校最大的社团——蓝调书友会,通过卖书挣一点钱。书友会发展了400多位会员,定期向会员发放目录、提供订书折扣、送书上门、办读书交流会等活动。每逢周末,张倩和室友骑自行车将几十斤重的书刊从图书城“驮”回宿舍,然后根据会员的订书要求,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地送货上门,以此赚取微薄的利润。
与此同时,张倩和室友还在校园开展爱心义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张倩为阙祖发共筹集到了近2000元钱。
时间一长,张倩渐渐地意识到仅靠个人的力量远远解决不了阙大哥面临的困境。于是,她先后两次给当地的《都市快报》写信,试图通过媒体寻求更大范围的爱心帮助。
2002年6月下旬,《都市快报》配上编者按,刊发了长篇报道《一个女大学生的两封来信》。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读者慷慨解囊,你50元他100元地赶去报社捐款,还有读者写信给阙祖发,鼓励他,坚强地活下去。一位不愿留名的企业老总得知阙祖发全身皮肤烧伤,没有毛孔,没有汗腺,无法排汗,受不了夏天的炎炎酷热,专程送来3000元钱,委托张倩给阙祖发买一台空调……
2002年7月27日,张倩带着凝聚着爱心的1万元捐款,第二次来到树梢村。一见到张倩,阙祖发就喜不自禁地说,他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书信,一些好心人还直接汇款过来。得知这些,张倩欣慰地笑了。饭桌上,张倩再次吃到了美味的油豆腐。原来,阙家得知她要来,头天晚上特地给她炸了一大脸盆油豆腐……
翌日,张倩一早去了趟丽水市,特意为阙祖发买回来一台空调。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从空调里吹出的丝丝凉风,阙祖发一家人感动得哭了!
此后,书信继续成为两人沟通的纽带。天气冷了,张倩会在信中及时提醒阙祖发,要他注意保暖,千万不要冻着了;自己考了好成绩或在竞赛中得了奖,张倩也会及时告诉阙祖发,让他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