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入殓师》中,男主角小林大悟原来是一个大提琴师,后来他所在的乐团解散了,失业后,他成为一名入殓师。
入殓师这份工作,无论是谁,最初都会本能地拒绝吧。这部电影描绘了一个人如何从抵制这份工作到投入其中,最后做到出神入化、行云流水,甚至做出美感的一个过程。电影的结尾,小林在给一位逝者擦身体、换衣服、化妆。整个过程甚至已不能用井井有条来形容,它具有一种美感,就像一种表演。电影里有这么一个细节:当他给一位逝者化完妆以后,逝者的老伴和孙子都过来与逝者吻别,他们刚开始对逝者是恐惧的,可最后,家里人都觉得他只是安详地睡着了。
在电影中,入殓师和逝者之间不是一种漠然的关系,不是一种主体和客体之间冰冷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对万物灵性保持尊重的精神,并不是日本文化独有的,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日本文化只是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很优秀的东西吸收过去并且发扬光大了,而我们却把它丢弃了。《庄子》里就曾写到许多大师,他们并不是吟诗作画的,而是给牛剥皮的、做车轮的、粘知了的。庄子讲这样的故事是想说,任何一件事,都能通过纯粹的技艺上升到“道”的境界。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精彩绝伦,不只是一件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被喜乐的心情所引导,心血注入正在做的这件工作上,做出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